清帝王级文玩的品味,故宫里的葫芦器竟然长这样

葫芦,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远早于陶器和青铜器的使用。随着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有关葫芦工艺也随之产生。葫芦作为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成于宋,兴盛于明清。

 

      葫芦,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远早于陶器和青铜器的使用。随着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有关葫芦工艺也随之产生。葫芦作为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成于宋,兴盛于明清。明朝时,范制葫芦器产生,扩大了葫芦器的种类和技法,到了清康熙时,葫芦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深受宫廷宠爱和民间的追捧。康熙皇帝玄烨甚至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

 

      清朝,见证了葫芦器的兴衰。康乾时期,由于宫廷的重视,葫芦器的工艺在清朝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生产出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制作工艺精巧,产品种类纷繁,领导标新,风神别具。清代中期后,宫廷范模匏器渐趋衰落,嘉庆、道光朝的宫廷范匏制作已远不及康乾时代之盛。同治、光绪款者零零星星,更难得见。而勒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艺在道光中叶之后相继出现,这类作品均是以天然束腰葫芦为之,姿态横生,境界各异。这些造型奇特、纹饰优美的器皿随着时间的洗拭和人为的摸抚摩擦,器色日渐深沉,犹如蒸栗,莹澈润细,愈具欣赏魅力。

 

      盛行于康熙乾隆时期的葫芦器,究竟如何品相才会得到帝王的青睐呢,小编找了几款故宫里的葫芦器,带大家小窥一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康熙

  

      此瓶侈口,细颈,溜肩,鼓腹,六棱式,底有六方矮圈足。器口六面分别刻双线纹,其下为阳文回纹带,蕉叶纹垂蔽颈部,器身以莲花卷草构成开光图案,内为团寿纹,下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器体起棱处刚劲有力,棱线之间的各面甚至微微内凹,使器形极富张扬的刚性,而各部分的连结处及器表纹饰绝无生硬的折线,细细品味,其强健中不失婀娜。瓶配有铜制内胆。外底阳文方框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楷书款。【故宫博物院 刘岳】

 

 

责任编辑:那拉提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