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浮于海,引得精工巧匠来

“乘槎”,因其本身所带有的“浮海而至天”的寓意,历来成为能工巧匠们所喜用之题材。就目前所知,最早以“仙槎”为题材进行工艺品制作的,是元代著名的冶银工匠朱碧山,他所制银槎至今仍有流传。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喜爱,并成为清代宫廷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乘槎”这一典故,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乘槎”,因其本身所带有的“浮海而至天”的寓意,历来成为能工巧匠们所喜用之题材。就目前所知,最早以“仙槎”为题材进行工艺品制作的,是元代著名的冶银工匠朱碧山,他所制银槎至今仍有流传。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喜爱,并成为清代宫廷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碧山银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槎白银制。槎周身作桧柏纹理,形如老树杈枒,屈曲之致,一道人斜坐槎上,道冠云履,长须宽袍,双目凝视手中书卷。正面槎尾上刻“龙槎”二字,杯口下刻行楷“贮玉液而自畅,泛银汉以凌虚。杜本题”十五字,槎下腹部刻楷书“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廿字,槎尾后部刻楷书“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于东吴长春堂中子孙保之”廿一字,并篆书图章“华玉”二字。(北京故宫博物院郑珉中)

责任编辑:小灰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