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珍藏:一寸缂丝一寸金

缂丝,又称“刻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的历史极为悠久,其出现当不晚于公元7世纪,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缂丝工艺繁复,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缂丝,又称“刻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的历史极为悠久,其出现当不晚于公元7世纪,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


       在制作方法上,以本色经线挣于织机之上,以手工把各色未丝按花纹轮廓,一块一块地织成花样。由于按照花纹轮廓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各个图案之间会留有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称之为“缂丝”。由于缂丝工艺繁复,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缂丝能够缂织各式装饰图案,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风景、花草虫鱼、翎毛走兽、名人书法等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

 

       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缂丝紫天鹿,北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织物以紫色为地,在遍地密花中,间饰天鹿、月兔、异兽、翔鸾纹。此件缂丝原为书画包首。同类作品于50年代又由文物局拨得一件,织物的构图、配色、技法都基本一致,只在具体动物纹样上略有差别,疑是同一织物的不同部位。(北京故宫博物院张琼)

责任编辑:小灰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