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级市场画廊业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

      日前,由市文联、市美协主办的上海画廊业调研座谈会举行。与会人士指出,上海画廊业在成为艺术家成长的“助推器”并担当起向社会普及艺术责任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发展规模效应不明显、艺术市场产业链不完善、从业者专业程度偏低等问题。

      缺乏一个更有集聚力的“家”

      据雅昌艺术网的调查统计,截止2013年11月,沪上画廊等艺术品经营机构共计488家,全年艺术品市场规模约达51亿元。对上海而言,这个听上去不错的“数字”背后,有巨大的空间可挖。上海美协副主席陈琪介绍《上海画廊行业调研报告》时指出,“上海画廊业在全国起步较早,但至今没有一个组织健全的行业协会。画廊从业者缺乏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画廊业的资源整合和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画廊集聚的文化产业园区大多充当“房东”角色,缺乏引导、融资、平台等多方面的因素与服务。

      需要一条完善的产业“链”

      画廊是对接艺术家与消费者的重要媒介。然而,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在一级市场中的画廊业却长久处于“边缘化”状态。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画廊从业者认为,在二级市场井喷式发展下,画廊所处的一级市场缺乏空间,一、二级市场难以平衡发展,导致艺术市场紊乱。超过60%的画廊从业者认为目前尚未形成成熟、健康的产业链。

      尽管上海画廊业的发展已逾20年,但整体还是呈现“年轻化”态势。创立未满3年的画廊占64%,经营10年以上的画廊占总数的6%。随着画廊经营的逐渐成熟,画廊业本身所面临的专业化程度偏低、画廊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日渐显露。调查显示,所有盈利的上海画廊中,超过60%的画廊业主认为目前画廊缺少专业人才。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迟志刚表示:“上海需要一流艺术家,而一流艺术家的成长需要一流的藏家和一流的艺术经营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