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两宋时期,统治阶级崇尚文治,重视文人,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环境较为宽松。士人阶层将文人所追求的的精致、儒雅的艺术化情趣融入生活,进而推进文人审美风格的流行,影响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创造。 宋人清远闲逸的风趣在室内陈设与日用器皿的使用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居室中所常见的如香炉、花瓶、茶具、屏风、瓷器等,都是士人日常起居中增添闲情逸致的载体。宋代日用器皿中那些散发着清雅淡远意味的陶瓷器,更是士人日常生活艺...
注子,是种生活用具。一个“注”字,标志着它是盛放液汁的器物。根据古代饮食习惯和文献记载,注子主要是用于酒宴上的盛酒物件。注子一般是用金属和瓷来制作成器,但有的地方,比如古时的蜀地(即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辖境),则爱用竹子的根部来制作,故“注子”也有个“竹根”的别称。“注子”这玩意,今天也还有流传,只不是把它的名儿改称为“酒壶”而已,民间家中尤其是饭庄酒楼常能见到。同时人有忌饮冷酒的习惯,因此又产生...
我国白陶生产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经商代早、中期发展到商后期,烧制的白陶工艺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印纹硬陶的大量烧制和使用,又出现了原始瓷,白陶不再受到人们的推崇而显著地减少。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约7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奴隶主贵族墓葬中都出土了白陶器。据有关考古发掘证实,白陶出土物很少,与灰陶相比约...
壶属注酒器,中唐以前称注子,壶形多样,一般有流有扳手 把手 ,壶体有筒状、瓜状、球状、葫芦状、皮囊、鸡冠、凤首等壶名,具肥胖壮实之大唐风度。中唐肃宗李亨时宫中有一爱妃名郑注,“注子”有犯讳之嫌,为了避其讳,一度将酒注之名改为“扁提”,其形状扁矮而无扳手。五代至宋又改称执壶,器型向高而纤秀发展,流弯曲细长,宽扳。扁提这一名称与造型延续了千年以上,直至晚清还有青花及单色釉粉彩器,多小巧玲珑,既可作注酒...
大尊缶出土共2件,造型一样,大小相近,花纹相同,两件大尊缶分别高125、126厘米,腹径100、102厘米,分别重292、327.5公斤。此为两周时期已出土的最大的两件酒器,应为储酒器。 器体采用两次铸接,内壁上可见两模合接处有凸起的箍带。器表有纵范痕四条,每截为四块范合铸,两次铸的范痕不在一直线上。盖钮和腹钮均为铸接。这种分铸法如同联禁对壶一样,技术水平相当高超,是大型器具采用分铸法的精品...
目前国内博物馆把青铜爵一概指称为“斟酒器”是不妥当的,西周以后的爵其实为饮酒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薛理勇最近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早把青铜爵说成“斟酒器”的是河南考古专家,他们根据1975年偃师“二里头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只乳丁纹爵作出这样的推测。那只乳丁纹爵为商代早期遗物,总高22.5厘米,从称为“流”的槽口部到“尾”长31.5厘米。鉴于“流”长约13厘米,于饮酒略有不便,于是考古学家...
最近,在杭州萧山做工艺品生意的单先生碰见了一件糟心事——他通过某快递寄了一件自称价值十几万元的青铜酒器,货到后却断了一个脚。这件物品保价两万元,但最后,快递公司却说赔偿两千元。 十三万元买来的青铜酒器 运输中断了一条腿 单先生是一名古玩爱好者,之前在杭州吴山古玩城开过12年的古玩店。最近三四年,他在萧山开了一家工艺品店,平时一有空就全国到处跑,寻找心仪的收藏品。 单先生结识...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凤纹卣(如左图所示)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盖高11厘米,腹纵14.9厘米,腹横17.9厘米,底纵10.8厘米,底横12.6厘米。 卣是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一卣”的话。秬(音巨),黑黍;鬯(音畅),香草。秬鬯就是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是专门盛这种香酒的酒器。在祭典结束后,常常将香酒洒在地上令“鬼神”享用或赐给有功的诸侯。 西周...
明末清初 青釉双鱼尊 说到双鱼榼,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对白居易的《家园三绝》应该不会陌生,诗中就有一句“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说文解字》将“榼”解释为“酒器也”,可知双鱼榼是一种酒器,外形似连体双鱼状,并且榼两侧均有一至两个环形系,便于系绳携带。 作为盛酒器的榼出现时间较早,《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有“使行人执榼承饮,造于子重”。至唐代,榼非常流行,文献中常有“瓶...
器高36厘米,造型独特,外壁绘青花五彩天马纹饰,底足双蓝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首先,此类器型古之未见,天马纹见于明代成化时期,其他纹饰为明代中后期出现,彼此之间矛盾,而其他各方面的现代烧制特征明显,应是一件水平较低的臆造品,市价在200元左右。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清代乾隆皇帝在他而立之年时下令制造的。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下旨命内务府制造金杯一件,杯上刻“金瓯永固”四字为名。“瓯”本指杯、盂一类的饮器,后来古人常以“金瓯”寓义国家政权。 “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诗仙李白的这首小诗尽显冬日围炉温酒,慢慢饮来的小资情调。古人饮酒喜欢温热后再饮。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就有“冻体流澌,温酎跃波”的词句,《三国演义》里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都是将酒温热了再喝。温酒不伤脾胃,能够起到保健作用。经过温热的酒,喝起来更加绵甜可口,可以让人体会到“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的意境。 温...
董杭林收藏的各种酒器仲冬兰文/图 在扬州收藏界,董杭林算是一个“大家”,他收藏的酒器不但在扬州无人能望其项背,在国内圈子里也赫赫有名,有着“套瓶王”的美誉。近日,董杭林将自己收藏的酒器藏品精心整理后,开辟“神韵酒器博物馆”并正式挂牌,数百套上万件酒器藏品让人大开眼界。 专注收藏20多年 是圈内有名的“套瓶王” 董杭林今年60多岁,从事酒器收藏已有20多年。 ...
告田觥是商末周初一件酒器,不仅因其形制奇特、纹饰瑰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而被收藏市场连番加价,而且近百年来因其辗转美洲和欧亚大陆多个国家与地区,实在是青铜器收藏史上的奇迹。 告田觥是军阀党玉琨上世纪20年代在宝鸡戴家沟盗挖的数千件商周青铜酒器中很有特色的一件珍宝,落到宋哲元手中后被带到了天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洗劫了在天津英租界的宋宅,这件告田觥连同其他文物落到了日本人手中。...
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晚期一批重要酒器文物28日在武汉修复完成,并对公众开放。 此次修复的33件酒器文物分别来自湖北、安徽、河南等地的文博单位。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器,周代的陶杯,隋代的四系盘口壶、双系罐,汉代的陶磨、侈口陶罐、带耳陶鼎、陶杯等文物尤为珍贵。 今年4月底,这批酒器文物由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文物修复工作室进行修复。此前,这批酒器文物都遭到严重破损,破损面最大的达到7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