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因散文《道士塔》而闻名海内外的敦煌莫高窟道士塔于近期完成修缮。历时一年多时间的保护加固后,塔体的纠偏措施达到了预定目标,塔基加固效果良好,目前塔体安全稳定。 连日来,甘肃敦煌出现降雪天气。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阳关景区也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夕阳映照,丝路古道更显苍茫辽阔;明月初升,朗照“雪色”大漠。王斌银 摄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
资料图:图为莫高窟第130窟《盛唐的女供养人-段文杰临摹》。敦煌研究院供图 今年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相继推出了莫高学堂等研学和体验项目,配以不同领域专家讲解的这类深度文化旅游体验,旨在将几十年积累的敦煌文化研究成果在民间传播和普及,满足越来越多对敦煌文化有不同需求的公众。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热爱敦煌的公众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就是来感受一下敦煌文化的魅...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正在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和线下“巡诊医生”保障莫高窟洞窟安全。 24日午后,70多个开放洞窟中的第419窟和第329窟的预警灯由绿变黄发出警报,显示窟库内二氧化碳已超1500ppm。随后,预警洞窟暂时停止开放,半个小时后再恢复正常。 这是敦煌石窟监测中心的“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投放600多个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记者看到,在每个石窟西北角、佛龛正前、西南角装有小型探测...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今年将正式开放“夜场”,以吸引更多敦煌文化爱好者夜游莫高窟。 该院今年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标准产品,即将全网上线。其通过开发和提供分类化、个性化的高品质研学产品,针对尊崇敦煌文化并希望深度了解石窟艺术、追求体验过程中舒适感的游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需求,提高游客参观体验的满意度。 2018年,敦煌研究院曾专门针对研学游团队推出过夜游莫...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敦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至今,莫高窟已伫立了千百年。 时间的流淌,带来了无数的工匠、画师的智慧和技艺,造就了敦煌莫高窟的辉煌,也带来了风沙的侵蚀和人为的“伤疤”。 保护敦煌壁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武发思和他的团队就是这场赛跑中的一员,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努力让这份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历久弥新。一支队伍 无数个十年初冬的清晨,敦煌已是寒意袭人,武发思像过去的十多年一...
明年4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将推出6种参观“套餐”,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敦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9年莫高窟门票执行方案》显示,从明年4月1日开始,将采取分淡旺季、联票与单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6种“套餐”供游客选择。全价票的价格从238元到50元不等,优惠票的价格从148元到20元不等,4周岁以下儿童费用全免。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介绍,随着莫高窟参观人数的增加和...
图为敦煌莫高窟。(资料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我们终究是要走的,你们将会留下来担当保护莫高窟的重任。”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格纽的“深情表白”,让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铭记了近30年。如今,莫高窟有了长期坚守大漠的专业人才队伍,阿格纽和他的团队亦“不舍离开”。 “敦煌研究院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作为莫高窟第四代“掌门人”,王旭东对莫高窟保护国际合作的认知,始于他刚到...
10月1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甘肃省文物局协办,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承办的“文博单位游客承载量评估规范培训班”在敦煌莫高窟开班,来自全国文博系统的文物保护和开放管理人员共110余位学员参加培训。樊锦诗、王旭东等专家学者应邀授课。 本次培训班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后的首批培训班之一,旨在聚焦文物保护...
早上6点,位于甘肃敦煌市区的敦煌莫高窟参观预约售票中心外的游客已经排成“蛇形”长队,开启了莫高窟新一天的参观旅程。约一个小时前,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票务科副科长柴爱玲和她的同事们从四面匆忙赶来,对近期持续客流“洪峰”进行疏导。 8月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经历近40年来同期最大的客流冲击。尽管近年莫高窟频现“单日游客量逾万人次”的常态考验,但今年夏天的火爆程度远超其承载“极限”,近期的莫...
中新社兰州6月30日电 (记者 冯志军)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30日发布消息称,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游客量近期已持续达到单日游客承载量上限,自7月1日开始莫高窟将启动大客流应急接待预案。 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前的游人如织。王斌银 摄 据了解,届时门票将提前一天发售,并实行实名购、验票制度,人、证、票相符方可准入参观。根据近期游客数据分析,7月初应急游客涨幅较小,应急参观时间...
敦煌研究院21日发布公告称,为完善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基础设施,优化游客参观路线,改善旅游开放条件,提升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该院决定从今年4月25日至6月20日期间,在榆林窟集中封闭实施相关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榆林窟暂停对外开放。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1961年,其...
不必越过山川湖海,在上海,你就能感受到来自敦煌莫高窟的震撼与绮丽。这不是纪录片,也不是图片,而是真实存在的还原石窟。东方网记者获悉,将于4月中旬在上海中心开幕的“丝路敦煌·幸福生存”文物展,第一阶段布展的3个莫高窟已复制完成。 飞天形象 走进1:1复制的3个敦煌莫高窟洞窟,仿佛是穿越了一道时空之门,扑面而来的佛像、飞天、伎乐、仙女,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把千年...
段文杰先生曾写过《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与《莫高窟唐代艺术中的服饰》两篇文章,对敦煌石窟中所出现的服饰做了一个总的概括,其中提到了佛教人物服饰。杨鸿先生《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一文,对南北朝佛像衣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但主要还是针对造像的衣纹、风格进行分析,具体到佛陀衣着的形制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说明。阎文儒先生在写到关于云冈石窟的研究时,对佛陀造像的衣着也进行一定的讨论。台湾辅仁大学的郭慧...
没有人山人海,没有排队等候,经历了今夏持续人流考验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11月1日启动秋冬“淡游”模式,票价实施半价优惠,参观内容在旺季8个洞窟的基础上增加4个洞窟。 记者当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冬春时节的莫高窟,游客参观人数由旅游旺季每天6000人降至2000人以内,1日起将分段设定基本场次,场次间隔时段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到30至60分钟。 同时,莫高窟还将开放收费特窟。敦...
资料图:敦煌莫高窟游人如织。王斌银 摄 资料图:国内外旅行商考察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王斌银 摄 中新社兰州11月1日电 (记者 冯志军)没有人山人海,没有排队等候,经历了今夏持续人流考验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11月1日启动秋冬“淡游”模式,票价实施半价优惠,参观内容在旺季8个洞窟的基础上增加4个洞窟。 记者当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冬春时节的莫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