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7月1日启动“应急参观”模式,以应对夏季激增的超大客流“洪峰”。定于7月份单日启动,8月份双日启动的该“应急预案”每日分为4个时段,临时开放莫高窟4个大型经典洞窟及院史陈列馆和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解释称,为提升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文物及游客安全,莫高窟严格执行6000人次的日最大游客承载量控制,这一“应急参观”模式即是在旅游旺...
4月15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日前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大奖项“詹天佑奖”。作为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该项目使莫高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存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和更为合理的利用。 这意味着,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已建成文物安全防范系统,通过先进的安防设备,在“物防”与“人防”的协调下,对敢于入侵盗窃、破坏的罪犯,及早发现、及时处置,从而...
春节期间,前往莫高窟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态势,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单日客流量一度达到往年同期莫高窟游客接待量的高峰。新春祈福、参观文化遗产地,体验民俗文化等特色各异的自驾游项目明显升温。 农历丁酉鸡年,敦煌研究院在春节前专门制作了《敦煌壁画鸡年年历》,与公众分享敦煌壁画中多姿多彩的鸡形象与相关故事。鸡作为吉祥的象征,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经变画、屏风画以及装饰图案中,描绘了如...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 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这座文化圣殿令无数人前赴后继赶去朝拜,无论是生动传神的壁画,还是丰富多彩的塑像,抑或是庄严肃穆的洞窟建筑,都令人心之神往。 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在...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莫高窟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1924年,华尔纳将莫高窟第328窟一尊供养菩萨像劫往美国。 斯坦因于1907年拍摄的莫高窟藏经洞外观。 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
经过20多年连续观测、研究、试验和实践,长期受风沙侵扰的敦煌莫高窟,不仅摆脱了长期窟顶“下沙”的困境,还通过一系列科技治沙项目,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85%以上。 甘肃省文物局12月14日披露,这项“敦煌莫高窟风沙灾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完成。该项目于近日获得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十二五”文物...
资料图 敦煌莫高窟。王斌银摄 10月下旬,原本已是古郡敦煌的旅游淡季,然而今年却借力“文博会效应”淡季不淡。甘肃敦煌市旅游经济开发办主任杨兴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过后,游客基数庞大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景区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或为破题敦煌淡季旅游开了个好头。 据分析,今年敦煌旅游“淡季不淡”的原因,除了与“一带一路”建设下,以千里河西走廊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旅游热持续升温...
连日来,一向神秘“保守”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反常态地主动邀约百名中外摄影师进窟创作。对比它对游客开放30余年来在保护方面不遗余力的“小心翼翼”,这一“大胆”举动无疑与一直不允许在洞窟内拍照的参观规定相“冲突”,亦让有幸在“宽松环境”下自由发挥的摄影师们受宠若惊。 然而,这种“反常”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要通过类似途径的探索,让这处古老的人类遗产回归到...
由甘肃省文联、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百名摄影家走进莫高窟摄影创作活动”10月10日在敦煌莫高窟启幕。莫高窟首次对外免费开放5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洞窟,供中外百名摄影师进行实景拍摄与艺术创作。 为期5天的活动期间,敦煌研究院还将开放莫高窟南区石窟群外景、北区石窟群外景、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及莫高窟周边环境等,供100名摄影师拍摄创作。创作活动还包括敦煌境内的阳关、玉门关、河仓城等...
10月6日,敦煌国庆长假旅游热潮趋于回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游客接待量也由5日的2.2万人次回落到6日的1.67万人次。当日莫高窟景区旅游秩序井然,游客参观安全有序。 为应对今年“十一”黄金周客流高峰,敦煌研究院第一次完全按“预约+应急”的参观新模式应对今年国庆黄金周超大客流,每日接待游客人数上限为1.8万人次(其中网络预约门票每天限额6000张,应急参观票每天限额发售1.2万张),莫高...
资料图:敦煌莫高窟 今年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诞辰”1650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官员、学者和专家在近半年时间里接踵而至,通过学术论坛、文物展览、音乐会等多种形式为这处古老的遗产“庆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代表,近年“转危为安”的这处古老遗产将与全球开放共享。 据史料记载,公元366年(西秦建元二年),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建了第一个石窟,从此,山麓断崖上凿壁开窟的声音历经10余...
在此间举行的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他们将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使敦煌文化艺术在更广范围内分享。 今年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20日至21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机构,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予以纪念。王旭东说,敦煌研究院应成为敦煌学研究和...
对于许多热爱传统文化、宗教艺术的人来说,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敦煌莫高窟是不可错过的艺术宝库。从5月1日起,全球网友只需在电脑前点击鼠标,登陆“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就能观赏到从北魏到元代的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并进行全景漫游,与敦煌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平台实现“敦煌零距离” 据了解,“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建设工作于2015年8月正式启动,经过需求分析、概要...
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莫高窟赴美展首批展品5日从天津港启航,预计在3月上旬抵达美国。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首批展品为3个复制洞窟的窟体构件。在到达美国之后,工作人员将对其组装搭建。待包括临本在内的第二批展品空运美国后,将临本粘贴于复制洞窟,并进行润色等调整。 2016年5月至9月,“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将在美国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展出,这将是敦煌艺术首次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