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敦煌举行。此次会议透露,具有千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成城湾花塔得以加固,塔上彩绘也得到复原。 这座古塔位于莫高窟前的河谷上游一点五公里处,塔上高耸的塔刹由七重层层缩小的莲瓣组成一朵硕大的花蕾,因而得名“花塔”。据考证,这座花塔约建于一千年前,属于宋代土塔建筑。 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副研究员孙毅华介绍,经过千年风雨,这座花塔白灰层、塔基、塔...
为加强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防震减灾工作,8月5日,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专程赴敦煌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商谈,就敦煌莫高窟建设文物保护与预警地震观测台阵、应急预案与防灾减灾规划编制等工作进行了商谈,并达成了原则意见。 据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敦煌地区无震感,莫高窟没有受到波及,也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发生。但河西走廊处于地震带上,目前敦煌研究院添置了监测设备,以防...
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美术馆”而闻名于世的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正陷入一种迅速恶化的困境。浮现在灰暗的石窟内的壁画佛像身上,许多蓝、红的颜色已经脱落,有的佛像的脖子一带已出现了一条粗粗的、深深的裂缝。 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美术馆”而闻名于世的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正陷入一种迅速恶化的困境。除了画面剥落、龟裂和霉菌繁殖对壁画造成的损伤外,大面积的壁画壁...
品名:敦煌莫高窟榆林25窟说法图 镜心设色绢本 作者:郭平 尺寸:138×180cm RMB:160000元 说明: 此次《敦煌莫高窟第25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西方净土》的作者郭平先生现为敦煌画院画家,中国禅林画院特约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会员。90年代初进入敦煌书画院创作部工作,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临摹与创作,并受天津美术学院著名画家李...
品名:敦煌莫高窟榆林25窟说法图 镜心设色绢本 作者:郭平 尺寸:138×180cm RMB:160000元 说明: 此次《敦煌莫高窟第25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西方净土》的作者郭平先生现为敦煌画院画家,中国禅林画院特约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会员。90年代初进入敦煌书画院创作部工作,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临摹与创作,并受天津美术学院著名画家李庆增先生的启蒙和点拨...
在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修复现场将首次对外开放。通过预约,游客可以近距离观摩壁画保护修复的现场和细节。 记者11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向游客介绍洞窟壁画保存现状、保护原则、保护方式,提高公众对莫高窟文物的保护意识。 莫高窟计划开放的是正在进行壁画保护修复的第44、98窟和由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完成...
5月9日,咸辉副省长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文化厅负责同志和酒泉市政府有关领导前往敦煌研究院调研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在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党委书记纪新民、副院长王旭东等陪同下,咸辉副省长一行先后现场重点考察了游客中心选址和第85、98窟壁画保护修复工作,深入保护研究所、数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等业务部门调研和指导工作,并对莫高窟文物保护、展示及对风沙防治、崖体稳定性和栈道...
总投资逾2亿,备受关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记者13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该工程前期工作已展开,一个专门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近日组建完毕,并获甘肃省文物局批准,以保证敦煌莫高窟历史上最大的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总投资26100万元,其中保护利用设施20630万元,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工程1957万元,风沙防护工程13...
经过多年努力,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如今已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包括: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敦煌莫高窟洞窟文物本体监测,敦煌莫高窟安全防范监测,敦煌莫高窟游客调查与监测。 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起步,当时敦煌研究院首次在莫高窟顶建立了气象观测站,监测窟区的气温、相对湿度、...
据报道,因游客数量超过了合理的承载量,敦煌莫高窟在实施游客参观预约制的基础上,从明年起逐步实行参观人数限量。 对于莫高窟来说,这种“限客”是一个好消息。新闻报道所提供的数据表明,旺季时莫高窟游客每天平均保持在3000人到5000人。而科学的测算结果却是,合理的游客承载量应该是每天2900人。过多的游客数量,直接对莫高窟享誉世界的壁画造成损害,显然,这样的损害是无法彻底弥补...
中日合作研究保护莫高窟第五期合作首年度项目报告会日前在敦煌举行,在过去一年的合作中,双方首次将碳14测年、铅同位素分析等先进科技手段应用于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考古和壁画颜料分析。 以往的考古研究表明,公元4世纪是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期,第272窟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此次双方合作的首要成果就是通过碳14测年,得到了与以往考古研究确定的莫高窟早期洞窟年代基本一致的结果,用科学的...
敦煌莫高窟北区崖体加固工程日前通过了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认为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对北区崖体和洞窟保护会起到积极作用,北区的开放条件已基本成熟。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已开始着手考虑北区石窟的开放问题,一旦北区向游客开放,将会有效缓解莫高窟南区旅游参观的压力,同时能让公众了解一个全面、完整的敦煌石窟。 敦煌研究院有关人士说,北区石窟如何开放,何时开放,还在准备当中,迄今还...
图为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群。完整的敦煌莫高窟由南区和北区构成。 近日,从敦煌研究院传出消息:敦煌莫高窟北区经过先后6次发掘,证明了北区洞窟是莫高窟石窟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此前讹传的画工塑匠窟,而是僧人的禅窟和生活窟。其中文物数量达7万多件,经过鉴定并陈列的文物有1451件,其中不乏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填补了考古学领域的诸多空白。 据负责北区考古研究工作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介绍,北区探明...
本报敦煌6月11日电随着《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分布在莫高窟保护区内的1000余座现代坟墓,目前已搬迁1157座,此举将更有利于做好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 2003年3月1日,《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按照条例规定,分布在莫高窟保护区内的1000余座现代坟墓必须全部迁出。为此,敦煌市政府和敦煌研究院联合成立搬迁小组,深入到城市各社区和农村各乡镇,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政策及...
敦煌研究院日前为日本友人大洞龙明及其家人捐资修复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第57窟壁画、彩塑修复竣工举行了揭牌仪式。 大洞龙明及家人专门赶到敦煌参加了揭牌仪式。敦煌研究院为了表示对大洞龙明及其家人支持敦煌保护事业的感谢,特颁发证书、制作铭牌以作纪念。 大洞龙明是日中友好交流协会会员,他与夫人都是日中民间交流的友好人士。为了表达他们全家对敦煌艺术的无比热爱,已经为敦煌石窟保护两次捐资,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