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邯郸市北约10公里处的黄粱梦村,有一座道观叫吕仙祠,是一处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建筑,当地人约定俗成把它叫做黄粱梦。这座道观是依托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故事而建的,故事说的是在唐开元年间,道士吕洞宾成仙后,一天,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店里,遇到了一位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卢向道人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屡考不中。边谈边昏昏欲睡,道士正在煮黄粱米饭,见状便从行囊里取出一个两端有窍的青瓷瓷枕递给他,说:你...
发生在宁海县茶院乡的羊府洞借碗被整理成一个诚信故事,用墙体画的形式出现在该乡大马路边的青瓦灰墙上。与许多其他本土故事一起,茶院乡日前在盛宁公路茶院段打造出一条8.35公里长的乡村道德文化长廊。 相传,从前宁海县茶院乡东南溪村附近山上有一个羊府洞,洞里有碗、盏、箸等,山下的人要办酒席,每次到洞里去借就行了,后来有些人借去的东西坏了没还,还有些人是存心不还,结果羊府洞后来就不显灵了,碗、盏、箸等也没...
纸雕《清明上河图》局部 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闭幕之际,巨幅纸雕《清明上河图》的拍卖价推升至1000万元。 长32.76米、高1.1米的长卷洋洋洒洒铺陈开来,犹如一个奇幻王国豁然洞开,让人如醉如痴。这是目前中国最长最大的纸雕艺术品,由湖南常德纸雕艺术研究中心近百位纸雕手工艺人花两年时间创作而成,被誉为世界纸雕艺术的巅峰。 在这件作品背后,寄托着无尽的情感…… ...
栾城又称栾邑,邑就是采邑,栾邑就是栾武子食采之邑。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晋使栾书为政于栾,自此,邑始名栾,因其已有二千六百年的历史,故冠以古字又称古栾。栾邑治所曾数易其址,始名关城,后易名栾城,治所在今焦家庄村东。明洪武十年(1377年),于旧城东偏二里许建土垣,是为今之县城所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砖砌垛口,此为土垣改砖墙之始。崇祯九年(1636年),改修砖城。清乾隆三十三年(1...
今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作为我省的重要活动之一,《汇聚历史,留存记忆——江苏60年征集文物成果展》,将于遗产日当天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向市民展出。175件展品凝聚了南博文物征集专家60年的心血,可以说件件珍贵,个中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昨天,记者有幸走进正在布展中的展厅,聆听征集专家讲述这批文物的传奇经历。 5万元奖励又捐贫困小学 鲁力是南博征集部的负责人,记者在他的带领下,首先...
今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作为我省的重要活动之一,《汇聚历史,留存记忆——江苏60年征集文物成果展》,将于遗产日当天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向市民展出。175件展品凝聚了南博文物征集专家60年的心血,可以说件件珍贵,个中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昨天,记者有幸走进正在布展中的展厅,聆听征集专家讲述这批文物的传奇经历。 5万元奖励又捐贫困小学 鲁力是南博征集部的负责人,记者在他的带领下...
名碑失踪成千古之谜 碑林名碑中曾有过一些“匆匆过客”,一段时间曾有记载,后来便不知去向,至今不知归宿何处。为什么碑林没能留住它们,至今仍是一个谜。 米芾《天马赋》为《关中金石记》所录,标之为宋元奉三年米芾行书,注明为明代人摹刻。同为毕沅所著的《关中胜迹图志》卷六《国子监》条下述及当时碑林,所列碑目中也有此碑。另外乾隆本的《西安府志·金石志》(毕沅监修)、嘉庆本...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
著名古画描摹大师冯忠莲的3封信牵出一段沉默的历史——— “长年:收到你的信正是3.8,我非常高兴。知道你还惦记妈妈。近来妈妈对你的照顾比较差,原因是工作太烦(繁)忙,因而身体不支,就容易急躁,所以对你的照顾也就差了。”这封写于1960年3月9日的信里的朴实话语,表露了一位慈祥母亲对儿子的浓浓亲情。 写这封信的人名叫冯忠莲,是北京荣宝斋和故宫博物院的古画描摹大师。虽然她已...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万灵之长。那么龙究竟是从何而来,历史上曾经有过龙这样形态的生物吗? 古代文献对龙的形象有过描述,宋代学者罗愿在《尔雅·翼》引汉王符语说龙有九似。而近年来,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文物遗迹,如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上的鱼尾鹿龙、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玦形玉龙等,全都是距今约五六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文化遗迹。据此,考古学家对龙的原...
一个武当山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他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有人说他生于元朝中期,卒于明初。有人说他活了400多岁。 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叫全一,又名君宝,外号邋遢,但更多的人称他为张三丰。 他行踪莫测,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从未间断。关于他的外貌,传记作者们兴致勃勃的描述到:龟形鹤骨,大耳圆目。不论寒暑都只穿一身道袍、一...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老人们说:...
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后来,她忽然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忽必烈流着眼泪问:“为什么偏葬在那么荒凉的地方?”瓮娘娘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说完没多大功夫,就闭眼了。忽必烈按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