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说明两国在居鲁士时期或已有直接联系。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中国与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联系。《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王密特里达提二世令两万骑迎汉使于波斯东界,随后...
哲学家有关“熟知非真知”的告诫,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等被现代人命名的历史现象十分有益。一种命名一旦通过语言的约定俗成作用流行开来,就会在人云亦云的语境作用下形成成见,超越世俗观点而洞察事物真相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逐渐变小。 丝绸之路“小传统”与玉石之路“大传统” 自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命名以来,相关的中文和外文著述已汗牛充栋。就其命名之初的解说看,李希...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川流不息的是中亚、西亚、南亚、中南半岛和欧洲等地进出华夏的人群和货物,在丝绸、瓷器、茶叶、金银、宝马良驹的交换过程及往来商旅人员的迁徙中,有一种物品及其文化值得重视,这就是香及香文化。 在张骞于公元前2世纪出使西域开启“凿空之旅”,打通“丝绸之路”以前,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就早已存在。春秋时期,我国西南边疆人民就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通...
张骞“凿空”西域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实际上,在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以民众自发的形式开通,张骞的“凿空”,只不过是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官方与中亚的往来。 汉武帝即位后,在前几代财力积累和国内较为稳定的基础上,力图改变之前的妥协策略,转而实施以进攻为主的大战略,派遣张骞作为使臣出使西域,即是这个大战略中的一环。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唐王朝的繁盛,也促进了沿途各国人口激增、商业、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当时的唐王朝四境大开,往来便利,《新唐书·西域传下》赞曰:“西方之戎,古未尝通中国,至汉始载乌孙诸国。后以名字见者浸多。唐兴,以次脩贡,盖百余,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然中国有报赠、册吊、程粮、传驿之费,东至高丽,南至真腊,西至波斯、吐蕃、坚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谓之‘八蕃’,其外谓之‘绝域’,视地远近而...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距今7000年至4500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址。 马匹作为重要的驼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是一条起于现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其总长有大约2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发现南丝路 众所...
公元前138年,张骞肩负着联络大月氏和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的使命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通向中亚以西的通道,沟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渠道。这条沟通中西文明的大通道被后人贯之为古丝绸之路。这条古道沿线上,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心弦的中外友谊佳话,留存着无数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宝鸡博物馆收藏的数千面历代铜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海马葡萄镜,它就是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物例证。图1这面镜径12.6厘米,重...
“草原丝绸之路”(以下简称“草原丝路”)这一概念自出现以来,使用者众多,但对于其含义和具体路线的认识却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导致有学者质疑其命名的科学性。反对者的意见主要有三点:第一,“丝绸之路”得名于该商路上的大宗货物丝绸,而历史上所谓“草原丝路”主要以茶马贸易为大宗,名不副实;第二,在特定时空框架下,由于丝绸之路沙漠—绿洲路段与草原路段存在交集进而形成丝路网络,因此不应将两个路段分割开来;第三,单...
谈及函谷关,最为知名的有两处,一处为河南省灵宝市境内的秦函谷关,另一处为河南省新安县境内的汉函谷关。历史上的两处函谷关矗立于崤函古道上,力扼东西交通,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今年8月记者赶赴两处函谷关进行了探访。 秦有崤函之固 灵宝市内的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濒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秦国建函谷关是为了向东部拓展。据唐代《元和郡县志》云:“函谷关城...
金宝屯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东南。2016年6月末至9月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宝屯遭盗掘的两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编号为M1、M2.墓葬内出土及当地公安局追缴的随葬品有金腰带、金耳坠、鎏金马具构件、铜器、陶瓷器等。 发现辽代皇族墓 改变“私城”位置认定 M1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东西耳室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呈方形,墙体及墓...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赞美北京的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始建于元大都、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的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中轴线的保护和申遗,对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目前北京市已基本确定了中轴线申遗的时间节点,到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 ...
考古人员在发掘清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是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遗存。 据介绍,该院援藏考古工作持续进行。2017年考古人员对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外,其余8座均为墓室底部有涂红迹象的小型土坑石室墓。 ...
1927年,在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团体倡导下,中外科学工作者平等合作的中瑞(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西北政局动荡、自然环境恶劣的艰难困苦中,开始了历时8年的西北科考活动,开启了当代中国丝绸之路考察与研究的新征程。首批10位中方团员中,北京大学参加者多达8人。他们从红楼发轫西行,开启了北京大学丝绸之路研究的漫漫旅途。 90年后,为纪念这支科考队伍的不畏艰难、捍卫主权的奉献精神,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