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汉四铢半两 朱家尖出土大量汉古币引起市民关注。上周六,本报摄影记者赶赴朱家尖对出土现场和追缴的古钱币进行拍摄。当晚,记者在查看图片时,发现其中一枚古币上“半两”两字相当清晰,但不知是汉半两还是秦半两,记者马上将图片发给中国钱币学会古代钱币专业委员会委员盛观熙先生,盛先生仔细审查鉴别后回电说,确认这枚古币是四铢半两,系西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前157年)铸造币,以前汉半两在我市从未出土,...
故宫博物院《“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与北京画院《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展览海报 古代中国画艺术在世界文明中已经享誉千年,而20世纪以来的以齐白石等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画艺术在世界的百年传播,无论是从海上东渡扶桑,还是向西方远及欧美,竟然也同样得益于千年文明的“丝绸之路”。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画院美术馆近日同时推出的齐白石画展,把这位20世纪中国艺术的巨擘再一次推向当代国...
8月6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上,国宝“何尊”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郝飞摄 8月6日晚,成都博物馆2018年度又一文物大展——“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正式揭幕。铸造有“中国”二字的国宝“何尊”等重磅展品亮相蓉城。 展览汇集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5件,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首次在成都展出。此次展览将免费展至11月11日。 作为人类冶金史...
2018年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楼的一号临展厅与观众们见面。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级文物。位于秦岭两侧的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相继进入繁荣时期,三地青铜文明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文化交流、互动的存在,既表明了各自...
海棠山摩崖造像 网络图片 佛教石窟是分布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从南亚印度的阿旃(zhān)陀石窟,经中亚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到中国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可以管见佛教文化流传的历程。 石窟寺艺术在藏传佛教中也颇为兴盛。如被称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是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在四川、青海等地,也有一些重要的藏传佛教造像。但在青藏高原之外,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极为...
海棠山摩崖造像 网络图片 佛教石窟是分布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从南亚印度的阿旃(zhān)陀石窟,经中亚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到中国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可以管见佛教文化流传的历程。 石窟寺艺术在藏传佛教中也颇为兴盛。如被称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是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在四川、青海等地,也有一些重要的藏传佛教造像。但在青藏高原之外,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极为罕见。...
继福建省泉州市之后,福州市也获批立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史迹。 26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此前4月27日,福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并报请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拥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资源和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2012年11月17日,福州市有6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
“龚自珍故居”的标识牌。院内的一位居民说,当时为了能住人,许多房子都翻建过了。(摄影:上官云) 由于自身蕴含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等多种因素,“名人故居”一直比较受关注。只不过,在漫长的时间里,有些名人故居状况较好,有些成为“大杂院”,不复原貌。这些故居应如何保护?记者此间相继走访了位于北京的杨椒山祠、龚自珍故居等地,了解其现状。 北京龚自珍故居位于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著名诗人龚自珍曾在此住过5...
专家查看遗址内出土的瓷器遗存 新华社记者 李 贺 摄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的唐宋国清寺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7月20日,如东县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通报了考古发掘和初步研究成果:共清理出文化遗迹17处和近千件文物标本,初步确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沿海一带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证据,更对见证和研究古代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史具有重大意义。 清理文化...
新华社西宁6月30日电(记者吕雪莉、李亚光)近日,在柴达木盆地西缘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镇,考古人员发现一具距今1700年左右的干尸,保存十分完好。据专家介绍,该干尸出土的地点位于古丝绸之路青海道上,是青藏高原上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具干尸。 古丝绸之路青海道发现千年干尸 距今1700年左右陈列在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千年干尸(6月13日摄)。 海西州民族博物馆...
越窑青瓷以釉质温润如玉、色彩青碧柔和著称,提及它时人们总会想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优美又贴切的诗句。作为最古老的瓷器种类之一,越窑青瓷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长河中,它曾熠熠生辉,也曾黯然低沉。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瓷曾为御用佳品,却在发展中技艺逐渐失传,而一个叫顾少波的青年,却誓要复兴越窑青瓷这项古老的技艺,成为了最年轻的越瓷传承人。 出生于越窑青瓷发源地上虞的顾少波,...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晋江博物馆馆长吴金鹏接受记者采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宏):晋江,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之一。一千多年前,晋江磁灶出产的陶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全景中国晋江城市周”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一行日前走进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用心聆听泉州外销陶瓷的故事,亲身体验陶瓷制作工艺。 磁灶,地处晋江市西北部,面积56平方公里,梅溪穿流而...
王德三像 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昆明7月10日电(记者丁怡全)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有一座白墙灰瓦、古色古香的“三坊一照壁”民居,这就是革命烈士王德三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如今作为祥云“红色传承”教育基地的一部分,仍完整地保留着。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字正麟,1898年7月生于云南省祥云县。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不久加入中国第一个学习...
丝绸之路研究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东西方的传世文献、丝路沿线发现的文书、各地出土的文物。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耆、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尤其以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为集大成之作。但丝绸之路沿线仍然在不断出土新的文书,而国内学人关注不够的西域各种胡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