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尚未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殷商甲骨文中亦未见灯、烛之类字样。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具的记载。《仪礼·燕礼》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火烛于庭,阍人为火烛于门外。” 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虽还未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屈原《楚辞·招魂》中已有“兰...
图1 图2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小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产生于清代道光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它比石砚更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欢迎,成为文人墨客案前的必备之物。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众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笔者收藏两方民国时期刻铜墨盒,均为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士使用的文房器物。其中一件(图1)为方形,盒盖上刻篆书“还...
明代皇城校尉铜牌 国家博物馆的官博近日展示了一块明代皇城校尉铜牌,该铜牌是古代皇城内部符节制度的重要凭证,数量有限,近年只是在考古挖掘中偶尔出现,即使有实物散佚民间,也多是被行家持有,普通人难得亲见实物,因而不少人对其源流及具体用途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了解这一段器物层面上的历史。 官员佩挂牌符,以明确职权和等级的做法,源于元代。南宋孟珙的《蒙鞑备录》:“鞑人袭金虏之俗,亦置领禄尚书令、左右相、...
【摘要】由于中原地区缺少类似觯形陶器的发现,铜觯的起源问题一直无人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山东史前大汶口到龙山文化以及太湖地区夏商时期马桥文化陶觯的梳理,为铜觯朔源。认为铜觯直接起源于史前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觯,并在夏商时期的太湖地区马桥文化继续发展,直到最早铜觯在殷墟一期的出现。同时,以铜觯为主要例证,讨论陶器与铜器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铜觯;起源;大汶口文化陶觯;山东龙山文化陶觯;马...
“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这是作家贾平凹对位于陕西铜川的陈炉古镇窑洞群落的一段描述。 日前,记者来到这座依山而建,路、桥、墙、屋顶、护栏几乎全用陶瓷修建、堆砌的古镇,发现这里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模样,没有围墙,无需门票,为数不多的游客沿着古拙的小道,或欣赏老宅前的雕梁画栋,或走进那一...
喜欢淘旧书的人,无论在书摊还是网上书店,都常会碰到一类写明“铜板(或铜版)”的书,绝大部分是对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注释,如《铜板四书备旨》、《铜板诗经补注》等。它们都是科举用书,类似今天中学生的考试辅导材料。这类书,在出版时即为低档书,流传到今天仍是旧书市场上的低档书,稍有经验的淘书人都知道它们是普通木刻本,不会看做珍本,更不会花大价钱购买。 但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媒体上不时“惊爆”消息,说这类“...
饺子不仅是寻常百姓家的年夜饭大戏,也是皇家正餐的重要角色呢。清宫正月初一也需吃“煮饽饽”,乾隆皇帝就曾在弘德殿举办过“进煮饽饽仪式”。根据仪式,皇帝吃饺子需四盘调料,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和醋,饺子分两碗,一碗中放素饺子6个,另一个放带铜钱饺子2个,确保皇帝来年行好运。清宫素饺子主料是干菜,有马齿苋(知寿菜)、金针菜、木耳,辅以蘑菇、笋丝、面筋及豆腐干、鸡蛋等。 据研究,清帝吃素馅饺子...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上继红铜时代之后的一个时代。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较红铜的熔点低、硬度高,便于铸造。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我国在商代(公元前16到前11世纪)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至西周、东周,青铜器的铸造更为普及,其类型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装饰品等,形制多样,纹饰精丽,其铭文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学术界将沿...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一出,千百年来,“只羡鸳鸯不羡仙”便成为无数痴男怨女的共同愿望。 笔者收藏的这一对铜制鸳鸯香薰(如图),高15.5厘米、长17.6厘米,只见鸳鸯爱意融融地站在底座上,两眼炯炯有神,嘴巴半张,好像一开口便能说出悄悄情话一般。在鸳鸯的背上各驮有一朵牡丹,它们是香薰的盖子,打开盖子,可以往里面添加炭火和香料,使其缓...
代表申年的生肖是人们喜爱的猴子。在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还因为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抱朴子》一书中就有“猴寿八百岁”的记载,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猿猴长寿而面目又似老人,加上长臂善于攀援,因此猿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还被赋予更为神奇的色彩。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吴越春秋》中所记越女和袁公比剑术之事,当对搏三击之后,袁公飞上树梢化白猿而去。 而中国古典小说中更为...
《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春节期间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芈”字青铜鼎、五音齐备的“商”声钮钟等一系列最新考古成果集中亮相,带来一场“青铜文化盛宴”。 位于湖北枣阳的郭家庙墓地的发掘,使得曾国的族姓和历史得到初步解答。2002年11月、2014年底至2015年1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后者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本次展览从两个墓区...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的铜羊灯,为东汉时期产物,照明用具,铜质,完整;通长13.7厘米、宽6.9厘米、高10.3厘米,重422克,驻马店市正阳县慎水乡李冢出土。整体卧羊形,羊首机灵的高昂着,目视前方,羊角大而盘卷,曲成环状紧贴面颊,额下胡须自下额垂至颈部;身躯肥圆,腹部两侧铸刻双翅纹饰;四肢健壮,前腿后跪,后腿前屈,臀部肥硕,短尾。羊的背部和身躯分铸为两部分,腹腔中空,用来存储灯油,羊脖后铸有活钮,臀...
图1 顺治背“延”字钱为顺治三年六月开铸于陕西延绥镇钱局(今陕西榆林市西北)。据史书记载,榆林镇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初只是绥德卫的一个屯所。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榆林卫,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巡抚都御史余子俊重修榆林城后,把镇治移驻榆林。自成化九年之后,又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之后,才最后定形,地方史书称这三次拓展修筑活动为“三拓榆阳”。 图2 图3 到了清...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谷类酿成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此时。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各式各样青铜酒器,不免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而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积淀。 杯,本作桮。《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执觞、觚、杯、豆而不醉。”《礼记·玉藻》:“母榖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此杯为饮酒器。又《史...
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那么,应该怎样去鉴定其真赝呢?下面将教会你一些最简单的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后,会形成两种坑口的器物。一种入土前器物经过打磨等处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层的包浆而入土,这一类出土后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浆,叫水坑器物。另一种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经处理,即没有形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