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科院古脊椎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教授杨益民课题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拉曼光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证实新疆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出土了一种以牛心为实体的化妆棒。1月28日,这项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墓地,其独特气候条件使得大量有机材料得以完好保存。 研究发现,该墓地出土的女性化妆棒整体为有机质构成,作为红色颜料的赤铁矿则...
很多人对西夏的印象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书中的西夏是一个称霸西北的大国,李秋水遁走西夏当上了王妃,慕容复、段誉等人也曾前往西夏应选驸马。 和武侠小说相比,更靠谱的当然是考古发现,真实的西夏还得去博物馆里找。 杭州博物馆新展《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精品文物展》,集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96件(套),从文字、工艺、佛教、建筑等方面,展示了西夏灿烂...
记者昨日从慈溪市文管办获悉,近日在慈溪观海卫镇五磊讲寺发现一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铜钟,铜钟保存基本完好,外铸铭文尤为可贵,弥补了清光绪年间《慈溪县志》所录钟款识的遗漏和讹误,同时也是研究明代职官制度,卫所兵制、户籍与职业、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慈溪地方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据慈溪市文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铜钟由钟身和悬纽两部分组成,钟身高73厘米、底部直径81厘米,顶部直...
图片说明:(商)罍(酒器) 此罍器传出于殷都安阳。器身有简单又非常醒目的大面积浮雕纹饰,肩部的环耳可系绳便于搬运,抬提腹下部正面的鼻钮可以倾空罍中的酒浆。锈色瑰丽,古韵十足。 图片说明:(春秋)镈(乐器) 镈钮作兽形,奇谲怪异。此兽钮为鸟首而非常见之龙首,身首组合十分协调,设计巧妙生动传神。 镈钮饰之鸟首衔住自己的身体,身下有双翼支撑,端庄的造型设计突显力量感和凝重感。枚作团螭形,彰显坚实...
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那么,应该怎样去鉴定其真赝呢?下面将教会你一些最简单的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后,会形成两种坑口的器物。一种入土前器物经过打磨等处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层的包浆而入土,这一类出土后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浆,叫水坑器物。另一种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经处理,即没有形成...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 省二十局开机铸造...
宜兴窑仿古铜纹尊,明,高15.2cm,口径15.2cm,足距15.4cm. 花囊撇口,粗长颈,短腹,圈足。颈部凸雕饕餮纹,颈两侧置对称兽头长鼻耳。紫砂胎,外罩乳浊的天青釉,釉汁肥厚。 花囊与花插用途相类,只是口部较花插粗大,可以容纳数量更多的花枝,实用雅观。
吴王夫差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国和相邻的越国,兵器技术名扬四海,历史文献中干将、莫邪、鱼肠、湛卢诸剑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神器。1月28日,“水乡泽国——东周时期吴越历史文化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展出的87件(组)共115件展品中就有堪称国宝的“吴王夫差铜剑”。此外,展出的“越王不光”铜剑、透雕龙蛇纹玉戈、原始青瓷、青铜乐器等无不展示了吴越文化的高度成就和艺术特色。 剑刃轻轻划...
容庚先生(1894—198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1926年被聘为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鉴定清廷所藏青铜器。其辨伪实践即始于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标志着其辨伪思想的成熟并形成系统建构。他的辨伪成果代表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青铜器辨伪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长于文献考据,重资料的排比与梳理,而少理论概括与阐发。我们从其相关著作和辨伪实践中凝括出三个辨伪思想和七条辨伪方法...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其典型代表青铜鼎更是中国青铜史上不得不关注的文化存在,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件来自镇江博物馆的青铜精品——青铜S纹鼎(见图)。 青铜S纹鼎,口径30.4厘米,通高37.5厘米,1979年江苏丹徒谏壁粮山东周墓出土,春秋晚期器。器带盖,附耳,直口有凸箍,深腹,圜底下接三兽蹄足。器盖面微鼓,饰重环纹、双...
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里谈到古代鎏金技术时,就会以“鎏金铜牛”作为配图和解说对象。“鎏金铜牛”是何物?只要你稍作探究,便知它是“西夏第一牛”,此牛是宁夏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如今,这头金牛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将与杭州市民进行短暂的亲密接触。寒假已至,杭城的各大历史、文化、艺术展览开始密集上演,孩子们不妨趁着这个假期,去各大博物馆进行一次文化之旅,看看教课书上的那些有意思的瞬间。 不用来回几千里 便可...
图1 图2 鐎斗又名“刁斗”,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每只可容一斗,除了可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亦可作为饭锅用以炊煮,至夜军营里巡逻,兵卒还可敲击发出声响,相互警示,故其又有一个很贴切的俗名叫“锣锅”。 鐎斗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说文解字》载:“鐎,刁斗也”;《玄应音义》卷一引《韵集》载:“鐎,温器也,三足有柄。”《广韵》以刁斗释鐎,孟康...
这对清初期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见图),高23.5厘米,材质优良、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均由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和四方形铜胎掐丝珐琅台座两部分组成,其中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是摆件的主体。 铜胎彩釉是金工与漆艺相结合的艺术品,以铜制其胎,彩釉髹其表,将二者巧妙结合。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该摆件的主体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
图1 春秋双兽首衔环青铜鉴 图2 春秋中晚期青铜簠及局部纹饰 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历史源远流长,绚丽璀璨,精美绝伦,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历年来在国内各地出土的无数历代青铜器,品种繁多,器型精美,代表着不同地域及不同文化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春秋战国的青铜铸器,是在奴隶主贵族逐步走向衰亡,同时新兴的地主阶级从酝酿到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是在这一重大历史转变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这枚洪武通宝小平钱,虽不是罕贵名珍,但在钱币中夹杂着一块不明杂质的古钱却十分罕见,堪称历代古钱首见品。它见证了洪武年间铜材稀缺的铸钱困境。 经过元末战乱的摧残,社会一片凋敝,百废待兴。明王朝刚建立立即将重心从战争转移到了安定民生,发展生产,与民生息,恢复经济方面来。其中铸钱保证货币流通,稳定金融秩序便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 据明史《食货志》载: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当十、当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