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据该馆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九方墓志,足以说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唐天...
日前,陕西省考古专家在对唐代乾陵地区航空遥感照片研究时,发现了乾陵“下宫”的建筑遗址。据了解,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地。下宫是唐代帝陵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实际上是由古时墓葬前的寝殿演变而来的。
最近,安徽省著名古陶瓷专家李广宁在池州市考古调查,发现一处唐代专烧黑陶瓷的窑址,陶瓷釉色晶莹,资质偏高。 该窑址位于贵池区涓桥镇金星村,属丘陵地带,因近村修桥铲土露出碎瓷片堆积层。从断面看,窑址堆积层最厚处有1米多。 李先生现场采集到瓷器标本有罐、瓶、钵、执壶等,釉色主要为黑釉,黑亮滋润,形体厚重,应为民间用瓷。瓶、罐类器物多为四系、小盘口,执壶均是短流、带形鋬手,这些都是唐代瓷器造型。专家认...
近日,新郑市文物局勘探队在龙湖镇柏树刘村郑州大华公司服装市场一期工程考古时发现了一个唐代平民古墓葬群。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新郑市文物局共同对这个墓葬进行勘探,初步探明共有古墓葬6座。据专家介绍,所挖掘古墓结构均为土洞墓,构造基本相似,墓内有单棺或双棺,并有陶罐、瓷瓶、瓷罐、瓷碗及唐代标识铜币等多种陪葬物品,从墓葬的形式、规模以及所陪葬物品,可初步断定,这批古墓为唐代墓群,墓主人属平民阶层。这...
考古人员对唐代墓砖进行测量 昨日下午5时许,李先生致电晨报热线反映,下淀小学附近的白云大道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穴,施工单位已经报告了文物管理部门。 记者在现场看到,墓穴坐落在道路北侧,已挖出的大坑周围散放着许多青砖。青砖长28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赶到现场的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根据现场初步勘查,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船形墓葬。墓门南向,长3.6米,宽2米左右,深度尚不清楚。...
近日,麟游县博物馆在慈善寺石窟院内进行绿化改造时,发现了一块刻有“慈善寺”三字的石刻匾额。据县博物馆负责同志介绍,这块石制匾额可能刻于唐代,“慈善寺”三字匾额为首次发现,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 慈善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并对过...
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获悉,该所日前在西安市长安区发掘清理了三座唐代壁画墓,从墓内出土约二十三平方米精美壁画,并成功揭取壁画十一幅,其中最大一幅为三点三平方米。考古专家称,该壁画墓墓主人身份显赫,分别为隋炀帝的弟弟蜀王杨秀及蜀王妃彭氏。 据了解,三座唐代壁画墓位于长安区郭杜街道办事处东祝村村北,其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前后室穹隆顶砖室墓,南北向,其中编号M五墓道有三个天井,M六和M七墓道有五个...
记者从河北省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2007年4月至5月,该所为配合城市基建工程,对在该市一建设工地进行的文物考古勘探中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首次发现七座唐代墓葬为史料记载的船型砖式墓葬。 据文物工作者介绍,唐代墓葬过去多为零星发现,且数量较少,基本无规律可循,故船型墓的发现更显难得。此次发掘的墓中随葬品均以陶瓷器或其他生活用品为主,基本反映了当时小型墓葬的特点和该区域传统的丧葬...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日前在配合市政工程建设中,发掘清理了三座唐代壁画墓,从墓内出土的精美壁画约23平方米,从墓志看墓主人应当是隋炀帝的弟弟蜀王及蜀王妃。 据了解,三座唐代壁画墓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前后室穹隆顶砖室墓,南北向,其中一墓有三个天井,两墓有五个天井,发掘时墓葬上方有多处盗洞,墓室均被盗一空。其中一墓壁画保存较好。 墓壁画水平全长41.2米,墓道内有六个小龛。壁画主图案以列戟和仪...
信报讯 (记者 革继胜 通讯员 杨小峰 郭锋) 密云县文物管理所昨天宣布,密云县白河西岸大唐庄村村东一带共计19万余平方米的连片古墓群已发掘完毕。不过,57座唐代古墓已被盗掘一空,没有任何遗物。 工地挖出19万m2古墓 密云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祝自祥说,去年8月,在大唐庄村新景家园小区工程建设工地,工人在进行土地平整时,挖出许多青灰色的古砖,并发现了墓室。此事立即受到了密云县文物管理所的重视,并...
新华网西安4月10日电(记者张琳储国强)文物专家最近对在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收藏的唐开元年间女尼慈和禅师的墓葬进行研究后认为,这位墓主有可能是杨玉环等宫廷宠人的佛教讲经师。 这座唐代奢华尼姑墓葬于2002年出土于长安区塔坡村,当时整个墓室只剩下了棺椁和棺床、以及墓志、石门。 棺椁上的线刻画非常精美,有盛装的男女侍从、威武的持剑法王,正在吹奏的小乐俑和飞天点缀其间,还有不少传神的动物图案和栩栩如...
在德国专家的参与下,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保护专家目前已完成法门寺博物馆馆藏的10件丝绸的保护工作,标志着唐代丝绸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 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介绍说,法门寺唐代地宫自1987年出土武则天等人供奉的700余件锦、罗、纱、绢、绮等丝绸物品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文物保护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丝绸文物保护是困扰文物考古界的一大难题,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保护人员在与德国合作的情况下,对如何保护法门寺地宫...
近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为再现法门寺唐代时期的辉煌,挖掘法门寺翔实的历史资料,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在法门寺地宫发掘20周年之际,将对历史上的唐代法门寺24院进行普查,彻底搞清楚它的遗存遗址、建筑风貌等。 唐代佛教影响力鼎盛,法门寺是皇帝、皇后,达官显贵及庶民百姓举办佛事活动、供养祈愿的重要场所,同时又是唐代诸帝迎奉佛骨、顶礼膜拜的总道场。唐王朝多次斥巨资对法门寺进行扩修,法门寺寺域日渐扩大,在高宗...
考古人员近日在西安市三环路西段一处基建工地发现了3座盛唐时期的古墓葬,虽然其中一座将军墓已多次被盗,但是从另一座砖室墓中出土的骑马俑仍能让人体会到盛唐的飒爽军威。 参与考古清理工作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研究员王自力说,2006年12月中旬考古队进入了这处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座被多次严重盗扰的古墓,此墓虽有石椁,但其四壁石板竟然被全部盗走,墓室的铺地砖也被翻开拿走了。 王自力说:...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日前征集到的唐咸通二年(公元861)砖刻墓志铭,将剡县改名为赡县的历史提前四十七年,校正了方志的缺漏。 此砖墓志出土于剡湖街道一处土名为高清塘的地方,砖墓志长39厘米,宽39.5厘米,厚7.5厘米,行书,直刻十六行,满行16字,每行字数不等,共计214字。砖墓志说:“府君,即公之长子也,享年三十有七,咸通二年正月一日,终于婺州东阳县石室乡崇化坊之旅舍。以当年三月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