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深目高鼻,浓髯卷发,或头戴尖顶帽,身穿开领衣,或手执胡瓶……以胡人形象为蓝本所烧造的陶俑被考古学家称为“胡俑”。近日在西安举行的“丝路胡人学术研讨会”上,国内50余名专家学者就胡俑的特点、胡俑所反映出的国际文化交流状况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唐代女子穿着胡人服饰是当时的一种流行时尚。 唐代流行时尚“...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内战,北方瓷粗犷、豪放的激情与南方瓷精致、委婉的情思,到唐代巧妙地合流。代表唐代北方白瓷最高成就的邢窑,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眼前这尊唐代邢窑琴炉,堪称一绝,至少应是唐代王室贵族使用的物品。我曾走访考察各地古窑遗址和各大博物馆,从未见如此精彩美妙的琴炉。琴炉高5.2厘米,炉口径为3.3厘米,器型规矩,工艺精致,炉内及底皆施乳白色的...
四川出土的李靖免死牌 记者从开江县文物管理所获悉,今年9月,开江县文物普查办根据社会各界提供的线索,深入到普安镇玉皇观村李靖垭,在普安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协助下,顺利地将历代传说中所提及的“免死碑”碑记清理出土。 清理出土的碑记虽然已断裂为两块,但基本保存完好。碑石质地为青石,高135厘米,宽50厘米,厚17厘米,碑记上还清楚明白地标明属“总督部堂示”...
护法“石造像”之一 西安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长安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五尊唐代“石造像”,对研究该地区佛教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昨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长安区杨庄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太兴山南寺岭之上发现了“十里庙摩诃慈恩寺遗址”,该遗址坐南朝北,东西长约50米,南北长约60米,现存遗物有五尊石造像等。五...
若说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故居在广安,多会成为人们的笑料,因为,陈子昂祖籍在射洪,他本人也是生于射洪,死于射洪,其故居又怎么可能在广安呢?但最近,笔者在翻阅岳池县的一本旧县志时发现,县志竟有关于陈子昂故居的记载。 《岳池县志》关于陈子昂迁居的记载 史料载:陈子昂迁居岳池 这本《岳池县志》为1995年由岳池县地方志办公室刊印,其书名下的括号内注明为“清光绪版选印”。...
青铜器历史悠久,发展变化也很大。从商代至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唐代至清代铜器不再称为青铜器而叫铜器。唐朝建立后,天下逐渐变得太平,国力可以与汉朝媲美。此时赤金、黄金的界限已经区别得很清楚,重要的铜器大多选用赤金制作,人们已不像以前那样,把铜器看成与金一样贵重。结果造成用铜器的人没有了过去的高贵的感觉,铸器的人也不像前代那样充满神圣感了。所以当时生产的铜器,品类范围虽然还是很广,但质量...
日前,桐庐县文物普查队员在莪山畲族乡普查时,发现一处唐代双眼井。 双眼井位于龙峰民族村双井坞自然村村口。井周围为一块不规则的当地花岗石,在石上凿出双眼井。井呈圆形直壁式,井壁采用河卵石叠砌。两口井井口大小基本一致。一孔眼直通水面,井口直径0.40米,井深2.90米。另一孔眼为假井眼,现已用一圆形石块封闭,深约0.50米,人们略作弯腰就可以用手从另孔眼中掬水喝。井口外沿一圈稍低凹,污水不会回流入井...
唐代铜镜中葡萄纹饰的由来 1988年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发现一件神像纹鎏金银盘,经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为东罗马帝国早期遗物。银盘为圆形,有矮圈足,直径31厘米,通高4.4厘米。盘内璧满饰花纹并鎏金,盘外璧素面抛光,有加工遗留的旋纹。盘内纹饰呈同心圆状布局,自内向外分为三层。 同心圆的中心为一斜靠在一头狮子背上的青年男子形象,男子的面部已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其卷发无须以及高鼻深目的轮廓。裸露的上身显...
近日,在敦煌现身的一尊唐代银佛像在敦煌古玩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了解,这尊佛像是敦煌古玩爱好者郗晓龙多年前从敦煌乡下淘宝得来,这件“宝贝”已在他家珍藏多年,最近中央电视台要在敦煌拍摄一期鉴宝节目,郗晓龙这才拿出来让文物专家进行鉴定。 经初步鉴定,郗晓龙收藏的银佛像为唐代的物品,佛像高一九七厘米、宽一○三厘米,为释迦牟尼像,面部丰满,表情丰富,整体为黑色,佛像的绝大部分材料...
陕西省铜川市日前发现一尊唐代药师佛石造像,文物部门称其对于研究耀州唐代佛教寺院分布、佛教的影响和发展以及石刻造像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柏树塬村日前在修建饮水工程时发现一尊唐代药师佛石造像,随即被耀州区博物馆征集收藏。所出造像为青石质立像,高约1.8米,保存较完整。佛像头顶略平,面目清秀,双眼微睁。左臂弯曲,手掌垂伸,掌心握药丸;右臂前伸,手掌上举。其身着圆领通...
记者从正在进行的济南恒隆广场建设工地考古活动获悉,9日下午,现场又出土两碗两罐共4件唐代生活器皿。 10日济南降雨,位于泉城广场北面的恒隆广场考古活动因此暂停。继此前陆续发现石质炮弹、金银首饰以及唐、宋器皿之后,9日下午,考古工作人员在一眼被掩埋的古井中,再次发现两碗两罐4件比较珍贵的唐代遗物。其中,两碗大小造型一致,具有典型的唐代青釉特征。当年应是盛水盛饭的生活器皿;两罐皆高22厘米,灰陶双耳...
唐代玉料以和田玉为主,其它玉料少见。在唐代礼器和陪葬玉数量很少质量也很差。但是实用物、随身饰物等都很精美。器皿玉器到唐代非常兴盛。唐代的摆饰玉器以人物、动物居多,既有中原人物、西域人、西域物。唐代宫廷用玉都是装饰玉,只在宫廷使用,主要有玉带板和玉首饰两大类。 唐玉器在装饰材料上,金玉并用,绚丽多彩。在玉器上出现黄金饰件,始见於战国至汉代,当时的黄金饰件主要起垂勾作用,如金链串玉佩金玉带钩等。唐...
挖掘现场。 挖掘出的海蛎壳。 工作人员挖掘出唐代瓦当。 八月十一日,福建泉州在市区一施工现场发现的千年古城墙遗址,正在由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和清理。从发现一块有特殊纹饰的砖块开始,到遗址露出一段墙体,考古人员已发现了大量的瓦当、瓷器碎片、海蛎壳、贝壳和动物骨骼等大量唐五代的文物,为研究了解唐代泉州的城市建筑格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考古材料。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和配合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乾陵博物馆承办的《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6日正式对外开放,110余件胡俑首次“集体亮相”。 唐代对外交流频繁,都城长安更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自外国、西域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使节、僧侣、留学生、商人等在唐代典籍中被记载为“胡人”,而以其形象为蓝本烧造的陶...
记者今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文物工作者近日在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西安大雁塔发现宋人题刻,刻于塔室墙壁方砖上,共计三十个字,笔画挺秀劲遒,气势雄健飞扬,书法价值可观。 大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六五二年,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归国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雁塔闭门谢客,进行了保护维修。此间文物工作者在清理塔内壁脱落粉饰层时,于塔体第三层塔室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