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西夏扁壶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1038——1227年),历时190年。由于蒙古大军的毁灭,西夏文物遗迹、遗物、艺术留存甚微,给这个古老的王朝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西夏瓷器更是因为物证太少,成为我国瓷器史的难解之谜。随着近年来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西夏瓷的不断发掘出现,国内外收藏界才开始关注西夏瓷,西夏瓷器才开始走出“深闺”向世人展示那段神秘残缺的历史。 近日,银川文化城“贺...
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壶 高21.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12.4厘米。此壶纹饰共有3组,肩部及腹下刻仰覆莲瓣各一周,两层莲瓣间,刻忍冬纹,每层纹饰之间隔以弦纹。纹饰层次清晰,线条简洁、明快、流畅。到隋代继续采用忍冬纹,唐代以后,忍冬纹逐渐被缠枝卷蔓的枝叶纹所代替。
宋青白瓷刻花太子玩莲纹碗外形 高7.5厘米,口径20.7厘米,底径5.5厘米。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在四方各行七步,且步步生莲花,基于这样的传说,我们看碗的周围,用婴孩(也就是太子)、莲花作装饰,不但呼应释迦牟尼的故事,又寓意传统的“连生贵子”。这个碗的图案,采用一边深一边浅的所谓“半刀泥”法刻成,纹饰简练流畅,生动有趣。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碗(北宋) 鉴赏:高7.5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6厘米。 这件北宋刻花牡丹纹碗,高7.5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6厘米。敞口,弧腹,圈足,足削修规整,足底露胎,胎呈灰褐色,胎质坚密。碗内刻花,一周弦纹下刻缠枝牡丹花叶纹,一花盛开,二蕾含苞待放,花叶上均划出叶脉。该碗刀锋犀利、潇洒,深浅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乱,既追求了形式变化,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花冠...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县城南一个名叫柯家村的山冲之间,它也有着与“哥窑”相同的故事。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这个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州,而史料中又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不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仍习惯...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将于2014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华辰2014年秋季拍卖会,预展时间为2014年11月16日至18日。拍品包括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中国现当代艺术、影像、苏绣。 定窑创烧于中晚唐时期,据叶麟趾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 《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定州窑》一节中提及,其窑址应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一带,因历史上属定州管辖, 故称之为定窑。定窑是...
名称: 刻花梅瓶 制造年代: 宋 材料: 瓷土 规格: 高48.4厘米,口径7.5厘米 收 藏 地: 上海博物馆 介绍 此件瓷器的瓶小圆口,短颈,长圆腹。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以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它是典型宋代梅瓶的造型。瓶身刻划缠枝牡丹纹,刀法洒脱自如,枝叶舒卷,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是典型的耀州窑鼎盛时期的风格。 耀州窑器以其色灰而坚致的...
日前,从相关文物部门获悉,湘阴出土的隋代褐釉刻花长颈瓶入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展厅,这件造型精美的陶瓷藏品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柜中,旁边的文字清晰说明“褐釉刻花长颈瓶,【隋】湖南湘阴城关镇隋墓出土”。 “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湘阴作为岳州窑的发源地,历代有烧窑的历史。从多处窑址堆集层及汉晋墓发掘中,发现许多汉、晋、隋、唐青瓷器及青瓷片,证明先人有烧制青瓷的工艺技术且...
明 永乐 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 高:30公分 众所周知,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的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堪称精品之冠。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腹一侧设长弯流,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美观实用,设计巧妙;另一...
耀州窑始创于唐代,北宋时期,以烧青瓷著称,当时成为我国北方一个烧造青瓷的窑系,后停烧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产品以民用瓷为主,但也曾烧造青瓷,供北宋宫廷使用。耀州窑产品突出的特点是:胎多呈灰白色,胎质坚实,叩之声音清脆;釉多为青釉,也有黑釉、白釉,釉层较厚,青中闪黄;造型丰富多样,多为生活用品,如杯、碗、盘、壶、碟等;注重装饰,花纹图案有莲花、鱼鸟纹等;装饰技法主要采用印花、刻花、划花等,刀法明快,...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1958年河南省濮阳县李云墓出土 高28.5厘米 口径18.5厘米 肩附六系(两横系四竖系),系之间以圆规刻划圆圈、花瓣纹。腹部刻有三周弦纹带和鸭、树及斜线三角纹。此罐胎质坚硬,内外施釉,内满釉外半釉,釉质清澈明亮。
12月9日,市文物保护学会志愿者封昌秀、陈贵洲、张义成、李军、刘洪雨、张彦江6人在花果山山民杨光晏老人的带领下,在花果山风景区内寻访失落的地面文物。志愿者跟随杨光晏老人从九龙桥西侧的秃龙沟一路向上,经过近半小时攀登,来到“谢老塔”,并在“谢老塔”边上发现一处摩崖题刻,该石刻对我市花果山旅游将产生积极意义。 “谢老塔”亦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