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三彩刻花鹭莲纹盘,辽,高3.1cm,口径12.2cm,足径7.5cm. 盘口呈九瓣菱花形,盘心坦平,浅壁,圈足。盘内三彩釉下有刻划的鹭鸶莲花纹。其做法是先用铁锥在胎上划出图案线条,经素烧以后施以绿釉,再在莲叶上涂葡萄紫色釉,鹭鸶与莲花上涂黄色釉。 此盘暗划之线条流畅自然,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黄、绿、紫色釉搭配协调,特别是所用葡萄紫色釉在辽三彩器中极为少见,故此盘是研究辽三彩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彩刻花三足盘,高6cm,口径27.7cm,足距17cm。 盘口为板沿式,平底,下承3足。通体以绿釉为地,盘心刻一团花,外环荷花、花蕾及荷叶纹,施以黄、绿、白三色。底无釉。 此盘造型规整,盘心图案以刻花方法填彩而成,画面呈现凹凸状,立体感强。由于采用了素烧工艺,胎体致密,釉色以绿彩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在三彩盘中较为少见,堪称唐三彩器中的精品。
青釉刻花单柄壶,高21.3cm,口径11cm,足径12.4cm。 壶口折沿,短颈,圆腹,平底。肩部两侧置对称双条形系,另一侧有管状短流,与流相对的一侧为一单柄,柄尖高起微向外卷。壶体饱满、浑圆。胎体厚重,呈灰白色。内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绿,釉厚处透明,玻璃质感强。 此壶纹饰共有3组,肩部及腹下刻仰覆莲瓣各一周,两层莲瓣间,刻忍冬纹,每层纹饰之间隔以弦纹。纹饰层次清晰,线条简洁、明快、流畅。 此...
青釉刻花三足瓷樽,东汉,高23cm,口径17.7cm,足距15cm。 樽口内敛,圆桶形器身,直壁,平底,下承以人形三足。附圆盖,盖顶中央置一系,周围置3纽。灰白色胎。盖面刻水波和花叶纹,器身两侧塑贴铺首并刻花草纹。 此樽出土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樽是一种温酒用具,流行于汉晋时期,主要为铅绿釉或黄釉陶器。整器应附盖,其中博山形盖较常见。隋至南宋有较精致的白瓷或青瓷制品,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窑樽...
辽代瓷器造型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中原形式的陶瓷器皿,大都按照中原固有的样式烧造;契丹形式的瓷器,都是仿照契丹族传统使用的皮制、木制容器而烧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 这件辽代绿釉刻花单柄壶(见图),高14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7.5厘米,壶小口,口内收,丰肩,下腹部渐内收。壶身肩部一侧有多棱形短流,与之相对应处为双条形绳系。在壶流与系之间腹部一侧有竹节形横柄,柄端有一凸...
陶瓷刻划花装饰是指在已干或半干的陶瓷坯体表面上,用竹制或铁制工具来刻划出各种深浅、面积不同的纹饰。在陶瓷胎体表面的刻划装饰中,包含了剔花、刻花、划花、镂空、篦划纹、篦点纹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法。 在装饰技法上, 陶瓷刻划纹饰所利用的是剔除土坯表面多余土料的方法,用以增加阴影效果,突显出纹饰本身的立体感。这种装饰技法并不是宋代时期陶瓷所特有的装饰手法, 在此之前的各个时代均有发现类似性质的装饰技法。...
划花、剔花、刻花与印花技艺是耀州瓷重要而典型的装饰手段。自中唐以后,耀州窑陶瓷生产的主流转向了对金银器的仿制,从器型到纹饰效果极力模仿,然而由于瓷土与金属的先天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不同,生产工艺上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新的适应陶瓷装饰的技法和工艺不断在探索中产生和改进,划花、剔花、刻花和印花四种装饰技艺就是在对金银器的模仿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瓷器装饰技术。尤其五代的剔花和宋代的刻花技...
定窑紫釉印花碗 金 高5、口径17厘米 1974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白音昌出土 胎薄而细。芒口,矮圈足。釉色滋润柔和,莹洁可鉴,内壁饰花纹六组,每组内容不同,有牵牛花、牡丹花、荷花、梅花等图案。构图井然有序而又富于变化。施紫釉的定窑瓷器,传世极少,因而弥足珍贵。
龙泉窑刻花食盒 清 通高21、口径29厘米 盖面等距刻蝙蝠五只。 盒身以系耳为界,分为两区:一区为牡丹与荷花,另一区为菊花和梅花。并分别配以五言诗句:“春牡百花王,夏荷满池中,秋菊多佳色,冬梅映雪芳”。象征“五蝠(福)临门”、“四季平安”。
印花是定窑产品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定窑发展初期,装饰手法以刻花和划花为主。刻花作品精美绝伦,不胜枚举。划花作品大多简约、随意,但也有规整、细致的划花精品,如1969年在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白釉“官”款对蝉纹碟(见图),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此器为北宋初期产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白釉“官”款对蝉纹碟碟面 白釉“官”款对蝉纹碟高3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8.5厘米。六曲花形,敞口,口沿无釉...
定窑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白釉执壶 晚唐 定窑白瓷小盖罐 五代 定窑白瓷划花葵口碗 北宋 唐代,定窑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 乾隆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一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不息而没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又复烧白瓷,而目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十几家,可知定瓷的弥足珍贵。 定窑...
定窑和邢窑的区别 邢窑是唐代最著名的瓷窑之一。它是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开创了白瓷的制作道路,是我国白瓷之父,也是世界白瓷之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技术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定窑逐渐成为北方(即邢窑后)最著名的瓷窑。定窑不见于唐人记载,也没有发现早于唐代的遗物留存,因此定窑烧制白瓷的年代应晚于邢窑。 从早期定窑烧制器物的特征来看,大体和邢...
定窑是宋代着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要鉴别定窑瓷器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
敝人从事瓷器收藏多年,由于是河北人,因此对定窑瓷器更是关注,为此笔者多次亲历定窑遗址,与曲阳灵山镇的仿古高手们共同烧制瓷器,此举不为精通而在于了解,上手了上万片的定窑极品瓷片标本,也因此对于文献及专家们所阐述定窑瓷器鉴定有诸多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以作抛砖引玉之举,与藏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之鉴定真谛。 一:定窑釉色说,现在有关于鉴定定窑瓷器的著录都是说定瓷的白釉是象牙白,这一观点极其偏激,不知道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