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纯正的红色。由于釉里红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
清代釉里红的烧制,经康熙、雍正、干隆三朝的高度发展,至嘉庆朝已经趋向停滞保守的状态,烧造数量明显减少。嘉庆初期,因干隆皇帝为太上皇,故一切因循旧制,包括瓷器的生产,且有些瓷器还署干隆款,故其制作方式与前朝无大的差别。随着清朝步入中期,一方面嘉庆皇帝崇尚节俭.另一方面,清王朝在各方面也不如以前。官窑瓷器方面,随着唐英的离去,御窑厂取消督陶官的制度,改由地方监管,故瓷器烧造不仅花色品种减少,而且烧造质...
1.形态。松树主干、枝干都与元青花大致相同。松针有两式:一是与元青花相同的蒲扇式;二是圆团式,尊上的松针大约33或34根为一团,梅瓶上的大约27或28根为一团,若干团为一组(尊上大约十多团,梅瓶上六七团)。松针外多露屈曲的枯枝,与元青花同。竹竿直且长,竹节间留空隙,一个区间有三四竿,竹叶大多作滴露下披状,也有向上的晴竹;尊上的叶由“个”、“分”字形六七片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阔、窄叶之分,以表现...
洪武釉里红“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尊、梅瓶、玉壶春瓶、盘等。尊体撇口,束颈,圆肩,带盖是洪武时期典型的特征。在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残器上,装饰形式多样,有串枝花卉纹、缠枝牡丹纹和“三友图”。此期尊器型恢宏、高大,高度多在50厘米以上,作为主体图画幅度增高。如尊图,图画的上边框已提高到肩部。与造型相似的洪武玉壶春瓶的主题图画“三友图”,上下边框在颈、胫部之间,明显比元青花“三友图”的幅度增高了很多。洪武...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制作质量较前朝有所下降,这时的瓷器器型有碗、盘、瓶、鼻烟壶等。此外还有以如意莲纹为主的瓶、罐、盂、盒之类的器物。而光绪青花釉里红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碟、瓶、鼻烟壶等。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不仅是器型,包括釉色、装饰技法等都有所不同。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胎体渐糙,施釉稀薄,釉色变暗,与乾隆时期呈亮青釉是无法比拟的。青花时有晕散现象,釉里红呈色不太鲜艳,泛灰暗,这在乾隆时...
我国元代的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一个划时代意义。景德镇元青花瓷的精美成熟让人惊叹,元代釉里红伴着元青花瓷也放出异样的光彩。元青花釉里红的存世量稀少,被发现刊载的仅几十件而已。因此,元青花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故而存世量不大。 相关资料记载,元代青花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成中...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件东西的真伪和价值。 鉴定:从图片看,这是一件现代仿品,仿元代釉里红高足碗。这件仿品釉面干涩,是用高锰酸钾之类强酸性化学品做旧形成,其圈足部位还有少许红色痕迹,这是欲仿火石红的迹象。古陶瓷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使用或把玩,呈现出一种晶莹柔和的光泽,而新出炉的新瓷,则有一层“火气”,我们俗称“贼光”,新仿者为了去这层“贼光”,往往使用强酸性物质浸泡使其变得干涩。 另...
随着中国民间元青花瓷器藏品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入,中国民间收藏元代釉里红(红釉)瓷器的课题也引起重视与关注。元代釉里红(红釉)瓷器是比元青花更为稀少珍贵的元瓷品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该品种藏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中国民间收藏者却通过种种辛勤的努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元代釉里红(红釉)瓷器,但绝大多数得不到社会承认,需要我们作进一步鉴别、确认及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笔者认为,这...
明代景德镇产品,因壶口形似僧侣之帽而得名。这种壶的造型始于元代,壶口面有一流从颈部突出,一侧有宽带鋬,两端为如意头将口腹相连。此壶通体白底红花,光泽明艳。
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始于元末明初,至明中后期渐渐消失,到康熙年间才重新烧制成功。清雍正、乾隆年间的作品最为杰出。其间又断断续续断过几代。由于它的烧成范围很窄,温度和气氛要求很严,想要烧成一个很完美、很标准的釉里红瓷器甚为困难。人们常用"十窑九不成"和"百里挑一"来说明它的难度。因而在如此困难中精选出来的珍品,往往是价值连城,也是可想而知的。过去只有皇帝设的御窑厂才能不惜工本,反复地烧制,也只有皇帝...
我国最早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代湖南长沙窑.特点是在瓷胎上,用铜描绘文饰,后罩釉高温还原烧成。 元代由各大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变成以景德镇独占熬头为天下瓷都,并烧创了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我国古代瓷器按工艺种类来说,可分为这样几大类:釉上彩,釉下彩,逗彩,色釉.青花釉里红,就属其中的釉下彩工艺。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青花釉里红...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制作质量较前朝有所下降,这时的瓷器器型有碗、盘、瓶、鼻烟壶等。此外还有以如意莲纹为主的瓶、罐、盂、盒之类的器物。而光绪青花釉里红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碟、瓶、鼻烟壶等。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不仅是器型,包括釉色、装饰技法等都有所不同。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胎体渐糙,施釉稀薄,釉色变暗,与干隆时期呈亮青釉是无法比拟的。青花时有晕散现象,釉里红呈色不太鲜艳,泛灰暗,这在干隆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