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
釉里红瓷是以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因为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传世较少,价位居高不下。元釉里红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在此为读者支四招: 1、器型 和同时期的青花相比,元代釉里红瓷器种类比青花少得多,而所见器型都是至正型青花造型,有罐、瓶、壶、高足转杯等。元代釉里红有两种类型:一为大气古朴的器物,直口圆肩,鼓腹下斜收,近底外扬,浅圈足;另一为外销瓷,器型较小,有圆罐、方罐、...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在元朝,跟着国内外交易的发展需要,制瓷业较宋朝有了很大的前进,其表现为青花瓷的遍及呈现和趋于老练。元青花以景德镇为代表,拓荒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元青花这个我国陶瓷史上的充溢传奇色彩的瓷器种类,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其共同的魅力风行国际。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元青花――我国陶瓷史上充溢传奇色彩的瓷器种类,由于制造精巧、历史悠久、存世稀疏而无价之宝。作为蒙元文明的发祥地,内蒙古民...
釉里红(underglazered)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
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和。釉里红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雍正青花釉里红在绘瓷艺术上的独特风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釉里红表现主题内容 由于釉里红和青花一样都成色稳定,在窑里高温焙烧时准确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绘...
青花釉里红瓷,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瓷器,被视为古瓷珍品。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 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 所谓青花釉 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 ...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主要取法青花,唯因釉里红特殊的理化性能,绘画方法稍有差异。 装饰方法 装饰采用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白地红花为在白地上绘纹饰,从元代釉里红的涂抹到洪武的线描是一个飞跃。红地白花是用釉里红涂地,留出纹饰。这种方法在元代和明早期釉里红上偶然见到,费时费力,工艺要求高。这种方法到永乐宣德时期衍化为红地剔花的新工艺。 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
洪武釉里红目前发现均为大件器物,有瓶、盘、碗、壶、炉等,基本不见杯盏之类的小件。 碗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
洪武官窑釉里红和青花在同一技术条件下产生,两者除呈色剂分别为铜和钴外,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使得胎釉特征大体相似;但因釉里红和青花对釉的要求和窑炉条件略有不同,因此两者的外观特征又有所差异。 洪武朝历时31年,釉里红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前后不同,从胎釉特征和釉里红呈色上也能看到这种差别。 1 (3) 1、胎釉特征 洪武釉里红的胎骨有粗松和致密两类。粗松的一种手感稍轻,瓷化程度差。致密的一种断面...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晕散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
我国最早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代湖南长沙窑。特点是在瓷胎上,用铜描绘文饰,后罩釉高温还原烧成。 元代由各大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变成以景德镇独占熬头为天下瓷都,并烧创了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我国古代瓷器按工艺种类来说,可分为这样几大类:釉上彩,釉下彩,逗彩,色釉。青花釉里红,就属其中的釉下彩工艺。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下场。因为青花釉里...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
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始于元末明初,至明中后期渐渐消失,到康熙年间才重新烧制成功。清雍正、乾隆年间的作品最为杰出。其间又断断续续断过几代。由于它的烧成范围很窄,温度和气氛要求很严,想要烧成一个很完美、很标准的釉里红瓷器甚为困难。人们常用"十窑九不成"和"百里挑一"来说明它的难度。因而在如此困难中精选出来的珍品,往往是价值连城,也是可想而知的。过去只有皇帝设的御窑厂才能不惜工本,反复地烧制,也只有皇帝...
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 清乾隆 高73.3厘米 口径28厘米 底径27厘米 敞口内敛,束颈折腹,圈足微撇,颈部贴蓝彩夔形双耳,胎体坚致,釉面匀净。 瓶外壁以缠枝牡丹作为主题图案,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枝繁而花硕。 纹饰画工精细,画意清新。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纯正的红色。由于釉里红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了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