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临沂糁(Sá-临沂方言),在字典上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ǎn”,意思是米饭粒儿,另一个是“Shēn”,意思是谷类磨成的碎粒,但在临沂方言中却读做“Sa”(二声),实际上就是一种用肉汤熬制的米粥。最早形成影响的是鸡肉糁,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制作猪肉糁,牛肉糁,羊肉糁等等,种类繁多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肴,属于鲁菜系。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为当地人所钟爱,早晨喝糁是山东临...
近日省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名录,南通共有13项入选,分别是洋钎说书、莲花落、沙地灶头画、黄氏玉容丸制作技艺、南通灯谜、通东民歌、南通木版年画、南通灯彩、南通缂丝织造技艺、通作家具制作技艺、糯米陈酒酿制技艺。至此南通市共有省级非遗53项。
祭祀重要环节:舞狮庆吉祥。聂灿摄 下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现今面积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余户、1500多人,基本为黄姓一族。原籍下沙、现居海外的黄氏后裔约4000人。下沙建村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余年,村民世代以农耕和养蚝为主业。 改革开放以来,下沙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苍海桑田,世事变迁,但在下沙,有一项民间仪式千百年来依然一如往常,始终在固定的时...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将尽快启动豫菜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据了解,2011年,中原烹饪技艺(豫菜)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多年来因保护主体等多种原因未能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目前,由文化部委托摄制的《中国豫菜》正在紧张进行,为豫菜向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条件。该协会将尽快与省文化厅联系,按要求组织人...
日前,云南昭通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昭政发〔2015〕55号)文件,公布了苗族古歌等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端公戏等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内容涉及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传统戏剧和曲艺等5个非遗类别,彝良县最具有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苗族古歌名列其中。 苗族古歌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申报的“龙江医派”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政府批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日前确定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0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7项),并正式对外公布。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黑龙江省人...
日前,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此次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具有浓郁的陕西特点,共10大类79个项目,宁强羌族刺绣被列入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绣,是羌民族的刺绣艺术,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绣中之精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宁强羌绣更是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涵盖十字挑绣、串挑绣、编挑绣等多种针法,其绣品内容丰富,包括服装、衣帽、鞋垫...
为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近日,山东省金乡县举行优秀非遗展演活动。“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加深了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解和认知。 据了解,“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鸡黍之约”“渔鼓”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两夹弦”“金乡红三刀”等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日,宜春市政府正式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府字〔2015〕78号)。这批项目共计七大类20个,自2014年6月起启动申报,由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别组织推荐,经专家评审小组初评和市级专家委员会复评、书面征求市非遗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同时面向社会公示,并提请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据了解,这2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体为:传统...
“清白传家”“苏湖流芳”“相国遗风”……走进上犹的乡村,就像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展览馆,不管是百年老屋,还是现代楼房,门额上都有精制的长方形匾框和讲究的题词,匾式不一,题词各异,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上犹民间文化传承有“宁卖祖公田唔卖祖宗言”的客家理念,这一块块客家门匾上的四字横批,萦绕着书香墨韵的淡雅清幽,守护着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是上犹客家民居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格。上犹乃千年古邑,公元952年...
南风古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程景伟摄 游客体验陶艺程景伟摄 201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佛山市举行,佛山市旅游局副局长谢建华日前向到访的媒体采风团透露,佛山武术将集体申请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随团走访了佛山祖庙、岭南天地、南风古灶、松塘古村等多个知名景区景点,领略了佛山武术、狮艺、陶艺、粤曲、明清建筑物等颇具岭南特色文化的魅力,以及佛山作为中国制...
耗时6年 囊括323个非遗项目 非 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西藏自治区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岁时节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 15万余字已正式出版 近 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
民间文学(2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郑福来 男 汉 1931年10月 卢沟桥传说 丰台区 2 池尚明 男 汉 1962年6月 八达岭长城传说 延庆县 传统音乐(6人) 3 屈永增 男 汉 1975年10月 智化寺京音乐 东城区 4 刘爱君 女 汉 1948年8月 京都北韵禅乐 西城区 5 邓 红 女 汉 1965年6月 古琴艺术 朝阳区 6 ...
木洞山歌系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楚宗王作的《对楚王问》中,就载有以木洞山歌为主体的"巴人歌谣"。木洞镇,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岸边,历史上是水陆商贸集散地,人杰地灵,孙中山、辛亥革命大元帅府秘书长杨沧白先生、新中国第一位...
记者昨日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要求,我区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盟市及区直单位申报的249个项目进行了审议后推荐蒙古语口传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项目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新入选项目56项,扩展项目29项。 新入选的56项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包括:民间文学(3项)、传统音乐(4项)、传统舞蹈(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