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我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出炉,包括北廒秧歌剧、太极梅花螳螂拳、文登海盐制作技艺、荣成青陶传统制作技艺、乳山杆秤制作技艺等24个项目入选。此前获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73项。 据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今年5月,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第...
8月18日,保定铁球申遗成功授牌仪式暨大型铁球健身舞蹈表演活动在保定市西高庄体育场举行。广场上汇聚了上千名铁球健身表演队队员及健身爱好者,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保定铁球申遗成功。 由保定市铁球健身协会申报的“铁球健身法”和保定北方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铁球制作技艺”分别被保定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定流传了几百年的铁球健身和铁球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回族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牛阳告诉记者,回族医学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认为,对于传统最好的尊重就是把接力棒传好,让古老的回医开花结果,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回回药方》残存于世的只有4卷,成了中国目前仅存的一部古代回族医药典籍。”牛阳说,回族医药在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有独特之处,但因古籍文献大量流失,给回族医药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
日前,阜阳市下发文件,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坟台唢呐名列榜首。太和县坟台镇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镇,这里的唢呐艺术源远流长,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代盛行不衰,艺术水平声名远播。全镇现有唢呐班30多个,骨干艺人300余人,村村都有唢呐爱好者和文化活动骨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从今年2月份开始,阜阳市文广新体局...
近日,鸡西朝鲜族大冷面的朝鲜族传统饮食技艺被省政府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这是目前鸡西餐饮行业唯一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鸡西朝鲜族大冷面创建于1956年,现位于鸡冠区红军路商业风情街的朝鲜族冷面馆就是在其老店原址上建立的。经过60年的发展,朝鲜族大冷面已有3家店面,其辣菜是运用东北天然绿色食品为原料,由最开始的素菜辣拌发展到如今的荤素搭配,二十多个菜品,成为鸡西餐饮的一大特色...
说到本土美食,不能不提常德米粉。历经上百年发展,如今,每天清晨,一碗热气腾腾、浓香扑鼻的米粉仍是大多数常德人的早餐选择。外地客人来常,也会尝尝米粉,品尝地道的“常德味”。常德米粉已成我市一张重要的美食文化名片。 最近,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米粉制作技艺(常德米粉制作技艺)”位列其中,不禁引发了部分热心人的思考: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常德米粉如何在保护中传承...
6月30日,作为地方戏的经典剧种聊斋俚曲在华灯初上之时,与淄川百姓见面。 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淄川区“热土欢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在炎炎夏日为淄川百姓送上了一系列文化大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聊斋俚曲此次作为惠民大餐之一,受到当地群众喜爱。 一曲“春雷一声震天响,得中金榜第一名”为聊斋俚曲专场晚会拉开序曲。几百人的观众把演出现场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上至八旬老...
6月11日,在集宁区中心广场,乌兰察布市文新广局组织举行了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宣传贯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彭祖太极导引舞武 保胜龙安幺妹灯表演 日前,记者从彭山区相关部门获悉,经有关专家、学者认定,“帅氏传统手法正骨(传统医药)”、“旭瑞土窑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手工技艺)”、“保胜龙安幺妹灯表演(传统舞蹈)”、“青龙荷花灯表演(传统舞蹈)”、“彭祖太极导引舞武(传统体育)”、“牧马狮灯表演(传统舞蹈)”、“公义女子龙灯表演(传统舞蹈)”有主题,有内涵,符合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寿光的“寿光蔬菜生产习俗”入选。截至目前,寿光市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4项。 据了解,“寿光蔬菜生产习俗”是寿光当地民众在蔬菜培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习俗和经验总结,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延续,约定俗成的一种深具特色的地方...
5月16日,笔者从湖南省宁远县文体广新局了解到,湖南省文化厅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全省各市州推荐申报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公示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远县“状元李郃的传说”名列其中。 状元李郃的传说是以江南第一村下灌村状元、即唐代状元李郃的故事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口头文学。李郃是湖广首位状元,也是湖南在唐代的唯一状元。与他同科的考生...
5月11日,记者从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中获悉,张家界共有七个项目入围新入选项目名单,一个项目入围扩展项目名单。它们分别是桑植县《陈洋盘的故事》、桑植围鼓、武陵源区的攀岩采摘绝技、永定区的土家族刺绣、土家族织锦技艺、岩泊渡红薯粉丝传统制作技艺、慈利县中医医院针灸(化脓灸)和永定区桥头杖头木偶戏。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推荐申报工...
记者从聊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近日,省政府正式公布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临清什香面制作技艺成功入选。 据记载,临清什香面早于明代在京杭大运河山东两岸就很流行,临清“什香面”即《金瓶梅》小说中提到的“温面”。据民间相传:该面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临清时,曾享用过并亲自为其赐名。相传至今,已成临清最具运河文化特色的代表主食之一。今天,大家看到的临清“什香面”,用“金瓶梅”小说中所提...
昨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出炉,泉州共有10大类约60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8人名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据介绍,在个人申报、泉州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推荐的基础上,泉州市文广新局组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委员会进行认真评审,提出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昨日,推荐名单公示结束。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