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台湾与福建一海相隔,生活习惯与过节习俗与福建很相近。清明节就要到了,台湾是不是也过清明节,台湾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呢? 台湾清明节介绍 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制度。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的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方面。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婚姻呈现多样性,最为普遍的形态是“一夫一妻”,这种婚姻制度形成得很早,但是这只是针对妇女而不是针对男子,同时,这种婚姻基础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一般是女子从夫,居于男方家中。 除开“一夫一妻”的婚姻形态中国的传统社会还存在许多特殊的...
生活在青海互助县的土族中,旧时流行着一种“抢婚”的习俗。土族的婚礼要经过提亲、送彩礼、设喜筵招待“红仁切”(西客)、亲友邻里等繁杂的礼仪程序。一些无力送彩礼和举办喜筵的贫苦人家,就利用奇异的天象采取“抢婚”来解决问题。 在发生日食或月食的夜晚,已定了亲,但缴纳不起彩礼的“准新郎”,骑上一匹快马,随身携带用红布包裹起来的一把木梳,骑马来到未婚妻家门前,把包裹木梳的红布包儿扔上房顶,然后大声喊:...
正大光明去"游方" 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但都得按照...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诸暨市博物馆为广大市民精心准备了一场主题为“乡地·乡愁·暨阳情”的诸暨传统习俗展。从2月10日起,市博物馆临时展厅将全方位地为大家解读、重现诸暨传统习俗,品味这一份浓浓的乡愁。 传统节日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愁之所在。它们独具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在诸山暨水绵延悠长的历史画卷中,堪称一朵奇葩;它们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世代相传,衍生出许多优美的传说...
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荆楚文化,孕育了最早的水稻种植技术、最古老的铁器制品、最精湛的青铜工艺等。荆楚民风民俗是荆楚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彰显之一。1月20日,由省文化厅、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举办的“荆楚文化与湖北民风民俗”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就荆楚文化对湖北民风民俗形成的影响和作用、荆楚民风的区域特征、荆楚民俗的本土特色等各抒己见,展开学术讨论。 湖北日报全媒...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 如陕西神木的木刻版画《老鼠嫁女》的题词是:“老鼠娶亲倒了运,遇见猫儿一口吞”;陕西凤翔的年画上写着:“佳期百日庆回门,胆大老鼠来迎婚;三遇狸猫山后立,一口吞去命归阴。” 湘西土家族织锦《老鼠嫁女》画面上巨猫居于主要位置正神气十足地收受老鼠的...
内容提要:使用石范随葬的习俗贯穿西南地区整个青铜时代,而尤以滇文化最为突出。墓主人身份可能为铸造工匠,随葬的石范具有明身份和别认同的功能。另外,该习俗在岭南、东南亚地区的青铜文化中也有发现,其文化传统可能源于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铸匠墓”习俗。 关键词:石范 青铜文化 身份 铸匠墓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沙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研究报告》(批准号12...
摘要:墓葬是常见的考古遗迹,是研究古代社会组织结构和阶层分化,分析人群组成和来源,探讨古人丧葬习俗的重要依据。商代墓葬研究始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安阳殷墟的发掘,伴随着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一直是夏商考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学者对二里冈至殷墟文化时期的商系墓葬做了系统探讨,使我们对商系墓葬的墓地选址、形制结构、殉葬遗存、器用制度及其反映的社会变迁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偃师商城》以及西城墙...
5月30日上午,丽水市博物馆联合丽水电视文化休闲频道推出端午节日体验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当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穿着汉服来到博物馆,听端午故事、绣香囊、点雄黄,同时参观了临展厅展出的“福建外销瓷展”。 丽水的端午节总是少了粽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卷饼,丽水市博物馆为来到这里的小朋友们解释了这一传统。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吃卷饼则是为了纪念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浙江沿海地...
内蒙古出土的五代时期壁画,反映的是当时的殡葬习俗。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出土之前,帛画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画的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 汉代文字砖现藏于营口市博物馆。文字为模印,极为罕见。下图拓片文字为反写隶书:“叹曰死者,魂归棺椁,无妄飞扬,行无忧,万岁之后乃复会”。 在我省的汉代砖室墓中,除...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贵州省 编号: Ⅹ-70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 水书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既有类似甲骨文、金文...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Ⅹ-69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江永县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隶属永州市。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的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山镇、黄甲岭乡等地历史上也曾流传过女书,但在60年前即已先后消失。 江永女书是...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62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楹联学会 楹联习俗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