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996年发现的锡兰世氏墓碑 “古锡兰国有个奇特的民俗,在给下一代取名时,是把父亲的名字作为儿子的姓,然后再取个名字,由此作为儿子的姓名。”昨日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向外界公布最新发现:明代奉旨出使中国的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子,其姓名并非坊间所熟知的“昔利把交刺惹”(又作“世利巴交喇惹”)。“这是锡兰王子的姓氏,他的名字其实是亚烈葛佛阴。” 《明史》记载,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锡兰国王派王子...
9月22日晚上,由鄞州非遗馆、鄞州诗社、鄞州区民协、鄞州区音乐舞蹈家协会、鄞州区戏剧家协会共同承办的晚会在晚七点准时开始,许是知道我们晚会的热闹,一阵小雨率先“助兴”,调皮雨点在一曲悠扬歌声后躲回云层,与地上的观众一同欣赏接下来的演出。 晚会上,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张小君;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沃幸康;金桂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谢进联一同“闹场”,三人不同的表演手法,但却有着同样能打...
8月20日是中国农历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又称“女儿节”、“七夕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了一批敦煌壁画和遗书文献中涉及古代“七夕”的传统民俗活动,首次呈现和记载了“古人如何过七夕”。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分隔天河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将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这一天,引发民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祈愿。记者20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包括《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一部》等多部敦煌遗书中均...
今天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它的到来,意味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说,在这一天,人们会品尝最新收获的粮食,并举行一系列重要的祭祀仪式,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 习俗:古时有“食新”习俗 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
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仅仅72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端午”两字的就有218首,还不包括诗句中写到端午情景、端午习俗的。《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也不在少数。翻阅这些典籍,我们总能发现,古人的生活缓慢而精致,光是一个粽子,就吃得百转千回,吃一口,还得作一首诗。透过历史的纸张,我们仿佛能看到粽子身上那仨金光闪闪的大字:有文化。闲话少说,我们还是先来领略一下古人们闲适的端午时光。 元...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
为全面了解我市各区县“二月二”这一传统节日在民间习俗上的异同之处,3月28日上午,记者跟随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前往连云区墟沟街道,深入居民家中开展考察工作。 在院前社区一户居民家门前的菜地旁,我们看到,井栏上贴着一张红字条,上面写着“青龙得水”四个字。 据附近居民介绍,靠山居住的人家吃水都依赖山涧,当地人认为,山涧水的多寡与龙有直接关系。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他们都会...
今日为农历正月十六,传统的元宵佳节刚过,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又接踵而至,寓意天气转暖,春雷始鸣。5日下午,文化学者胡野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惊蛰并非节庆,没有形成固定统一的庆祝仪式,但在各个地方上也有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人们会祭祀雷神祈求风调雨顺,同时在一些地方还会‘祭白虎’化解口舌之争、‘打小人’寓意驱赶霉运,祈求吉祥。” 溯源流变:惊蛰原名“启蛰” 节气神为“雷神”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流...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腊月三十过大年,大盘饺子庆团圆”。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所以又叫“除夕”。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等。但是守岁是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守岁指的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它的俗名叫“熬年”。为什么叫熬年呢?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从海里...
春节、藏历新年,是青海藏区牧民最重要的民俗节日。 青海东部和北部的牧区由于受内地风俗影响,一般都有过春节的习俗,同时也过藏历年。青海南部的果洛、玉树及其周边的四川甘孜、阿坝等牧区过去一般过藏历年,如今随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部分地区除了过藏历年,也过春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笔者在此重点介绍青南牧区过藏历新年一些习俗。 2015年,是藏历木羊年,今年藏历大年初一恰巧与春节是同一天,藏历新年,是藏...
在第二届“天山南北贺新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上,剪纸、刺绣等12个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让市民在互动参与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在乌鲁木齐市文化馆一楼非遗展厅,剪纸大师王革一边指导小徒弟屈小菲剪纸,一边招呼市民走近看看。小苹果、福字、羊、葡萄,一张张红艳艳、用工精巧的剪纸一完成,就被排队的市民一选而空,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今天过来我发现特别惊喜,把传统的文化融入到其中,生活就有传...
一些西方节日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春节也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春节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与它本身的文化魅力和价值分不开。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人人数的增长、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入等,更是春节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原因。春节不仅是海外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的日子,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日子。那么,世界各国人民是如何欢度中国最传统节日的呢? ...
当中国人欢天喜地闹新春的时候,亚洲一些国家的民众也以特色民俗活动辞旧迎新。这些地方的年俗各具特色,亲友团聚的温馨、“拜大年”的喜庆热闹让人们品足了年味儿。 朝鲜人拜年讲礼数 拜年是朝鲜年节习俗中的重头戏。年初一一大早,一家人很早就起床,穿上新衣,尤其是小姑娘大多穿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显得活泼可爱。拜年活动从祭祀祖先开始,祭祀桌上摆着各种食品和酒类,一家人给已故的祖先磕头致意,然后给家里的长辈...
春节也是韩国比较大的节日之一,一般和我们一样,韩国人也都要回家过年,所以春节也是一年中难得的大家相聚的日子,韩国人从春节前一周左右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以及馈赠亲友的礼物,因此商场这个时候也是最热闹人最多的时候。春节前夕,韩国人民便都开始踏上回家的旅途,虽然韩国比较小,但是也一样,在这个时候,坐车的人很多,高速路也是车满为患,堵车严重。 中国的春节主要是全家团员,一起吃团圆饭吃饺子,韩国除...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以前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尽情吃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