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
瓷器延之明朝,仍以“永宣”为最。其胎釉之坚密、青花发色之纯正、器物造型之丰富及绘画纹饰之精美而闻名于世。因而,“永宣”期的青花,乃誉之为明代的“黄金时代”。 这件明代“凤戏灵芝牡丹”青花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微收;器通高10厘米,直径20厘米;器型规整,品相完美,实乃世间少见之品。罐釉青中闪白,温润细泽,抚之如触婴儿之肤,滑嫩爽手。 罐满绘吉祥图案,余戏题为《凤戏灵芝牡丹》图。画上吉...
我们的祖先远在史前就开始驯化家禽,变野生为家养,以改善生活食品需要,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鸟类的笼养源于何时未见研究资料和实物佐证。传说,自商周或秦汉时已驯养笼鸟,应该说是有可能说明其历史悠远。 唐宋时笼鸟的驯养已很普遍,上自宫廷内苑,下涉文人雅士,民众也喜爱笼鸟。宫廷中专集天下名鸟并有专人饲养,以供内廷人员观赏羽毛之丽色,听其鸣啭嘹亮之声。同时以人工驯养使鹩哥、鹦鹉、八哥等鸟可学人语。由于世...
此罐高27厘米,最大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胎质细腻坚硬,釉色光亮。以牧童牵牛过桥为主题,以夕阳西下、江中两叶小舟、芭蕉树下的农舍配景,极富生活气息。以浓墨刷出蹄、角、鬃毛等部位,充分利用光影效果,透视精确,将健壮水牛的皮毛、肌肉、骨骼质感表现得惟妙惟肖,并将小桥上牧童牵拉水牛的动态表现得形象生动。背面行书题字为:“牵牛星认是前身,摘峰人间五六春。不去鹊桥寻织女,却因小劫落红尘。庚...
图真合刷花《三阳开泰图》冬瓜罐,高27厘米,最大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敛口,圆鼓腹,白胎,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白釉。此图以山间小溪旁边三只羊为主题,白羊静静的吃草,黑羊凝望前方,棕色的羊抬头看着天空,以松树、太阳作背景。巧妙地利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色块,将三只羊表现得神态各异。 “羊”与“阳”同音,“三羊”与“三阳”相通,“三阳开泰”意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吉祥...
1997年冬,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上买到一只青花莲子罐。这只莲子罐破得厉害,口、颈及上腹部碎裂成八片,用几十枚铜扒钉锔合。颈下肩部暗刻一圈蔓草纹,胫根部暗刻双旋纹一周。颈部用一圈下垂角旗纹(是变体莲瓣纹在晚明到清初时期的简约画法)装饰,罐腹一侧画雄狮纹,另一侧画蕉树纹,地面用“地皮小草”勾点表现(见图1、图2)。 从造型、胎质釉色、纹饰特点、暗花工艺等方面看,这只莲子罐无疑应是明末崇祯朝民窑高...
家住市郊的胡先生是一位古瓷器收藏爱好者,有着数十年的淘宝经历。胡先生最偏爱的是一件收藏十多年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为不知其烧制的年代,常常感到遗憾。多年来,他请了不少收藏界人士和专家前来观赏和鉴定。结果呢:甲说是老(清)仿,乙说是清代的,又有的认为是后仿的……众说纷纭。虽然这样的状况在目前古玩界是常有的事,但执着的胡先生一直想搞清楚这只龙纹陶瓷大罐的身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沪上著名古玩专家、央...
据查证,龙泉窑的瓷业生产中心分布在浙江南部的龙泉县。南宋叶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龙泉窑自宋代创烧以来历经元、明、清制瓷,历史长达800余年。 元代龙泉瓷器在元灭宋以后,由于南方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为当时龙泉窑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加上水路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增加运输便利,加速促进了龙泉窑的生产和发展,建立了许多窑场,温州地区就有文成、永嘉、泰顺、苍...
哥釉龙纹青花罐 高25.6厘米,底14.2,口10厘米 该收藏品古朴自然,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包浆明显,为咸丰同治时期制品。关于青花罐上的纹饰五爪龙:五爪龙在古代服饰礼仪上如宫廷服装类较严格。但是瓷器类并不严格。从乾隆之后,民间瓷器上就出现了五爪龙纹,另外,家具上也有五爪龙纹的情况出现。这说明:不同质地,相同时代,纹样同步。
青海省大通县的上孙家寨,地处河湟之间,古人称此地为“湟中”,在先秦战国时期,这里曾经是古羌人和月氏族集居活动的场所。根据《中国通史》书中的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取河西地,开设‘湟中’,于是有月氏族人来降,与汉人错居。”汉宣帝以后,为强化边疆防务,派军队屯守,内地汉人也源源不断地随之迁入青海,他们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农业、手工业各种生产技术,从而促使河湟地域经济空前的大发展,众多汉墓的遗存...
说到天球罐,首先得简叙天球瓶的发轫:天球瓶创于明永乐,这一器型和西亚、中东一带的伊斯兰文化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明永乐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其足迹远涉波斯湾、东非一带,不仅带回了烧造青花瓷的原料——“苏泥勃青”,同时也带回了一大笔出口瓷器订单。按订单的器型、纹饰要求,烧造出一批具有西亚风格而中国本土未有的瓷器器型、纹饰,比如水注、无档尊、花浇、卧壶、双耳扁瓶、抱月瓶、天球瓶等等。 自明宣德以...
名称:青釉莲瓣纹十系罐 类别:瓷器 陶瓷 品种:青瓷 年代:南朝 规格:高29.3厘米,口径20.3厘米,腹径28.8厘米,底径14.6厘米 简介:青釉莲瓣纹十系罐釉色青中泛黄,釉开细纹片,挂釉处呈黄绿色玻璃状,晶莹明亮。胎质白色,虽有掺砂,仍较为细腻。造型规整,制作精细。青釉莲瓣纹十系罐现被泰州市博物馆列为收藏品收藏。
名称:青釉刻花六系罐 类别:陶瓷 年代:北齐 规格:高28厘米,口径18厘米。 简介:青釉刻花六系罐肩附六系(两横系四竖系),系之间以圆规刻划圆圈、花瓣纹。瓷器的腹部刻有三周弦纹带和鸭、树及斜线三角纹。此罐胎质坚硬,内外施釉,内满釉外半釉,釉质清澈明亮。青釉刻花六系罐出土于1958年河南省濮阳县李云墓,是早期青瓷的代表器物之一。
名称:青釉羊头鼠系罐 年代:西晋 类别:陶瓷 品种:青瓷 简介:青釉羊头鼠系罐属于西晋时期的青瓷瓷器。器物直口,短颈,双肩,鼓腹,平底。肩部塑封的鼠的竖耳,肩部一侧塑有羊头形流,其对侧饰有羊尾。肩部饰有四道弦纹。通体施青釉,胎釉结合紧密。此类塑有鼠的形象陶瓷较为罕见,別致新颖。
名称:青釉堆塑人兽纹罐 陶瓷造型:罐 年代: 三国(吴) 规格: 高46.4,底径15.3厘米 简介:青釉堆塑人兽纹罐为随葬明器。顶部堆贴有楼阁、鸟兽、肩部和腹部堆贴龟、狗、鹿等并刻画有龙纹。腹部堆塑龟驮一碑,碑面刻有“永安三年”等二十四个字。永安三年,即公元260年,为吴主孙休的年号。此瓷器罐形体高大,结构复杂,制作精细,采用模印、堆贴、刻画、镂雕等装饰技法,显示出三国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