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说,灵井十几万年前就开始流淌的甘甜的地下泉水,吸引了人类和大量哺乳动物、鸟类和龟鳖类动物在这里活动,目前已发现的动物有20多种,为研究古环境、气候、人类生存环境和动物演化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 灵井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出土的文化遗物30000余件,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人类行为信息。3年来,...
历时10多年,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文物调查,向家坝库区考古工作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昨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成果会获悉,该院在12月联合宜宾市博物馆、屏山县文管所对向家坝库区文物进行的第五次复查中,获得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尤为重要,考古专家表示,沿着这些与早期三星堆文化类似的遗存探寻,说不定就能解开古蜀文明去向、蜀人南迁等历史疑问。 填补川南史前文化空白 据介绍,此次...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凉城县发现两处辽金时期遗址,出土一批陶器、瓷器等精美文物。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凉城县古城梁村、半坡村附近的两处遗址进行了整体联合发掘,发掘面积2400多平方米,共清理房址4处,灰坑47处、水井1座。 考古人员发现,遗址内地层堆积较好,基本分为三个文化层,均属辽金时期遗迹。出土遗物中,陶器多为辽金时期典型物,包括瓮、罐、盆、碗等;瓷器种类繁多...
“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令人痛心!”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大遗址保护论坛上说,随着我国各项经济建设的不断开展,在许多地方以经济发展为重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形势非常严峻。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和文化价值突出的文化遗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史迹主体。国务院先后公布了6批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安家瑶,长期负责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她对唐代政令中枢所在的大明宫有着深入的了解,对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充满了敬重和热爱。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方案国际竞赛评审会期间,安家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大明宫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和包容开放的时期,唐长安城曾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而大明宫则是中心的核心。 ”...
在湖南的考古研究所里,有两粒一万多年前遗留至今的炭化米。这两粒米是不是中国稻米的祖先?最近,有关栽培稻究竟起源于哪里,国内专家们有了争论。 昨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陵华认为:中国最早的栽培稻起源于江苏。他表示,虽然全国各地都发现了古稻田和炭化米,但那都是野生稻,或过渡时期的栽培稻,并非真正的栽培稻;而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上,发现了4个文化层,不仅有野生稻,还有中国最早的栽培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8日宣布,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已于近日结束,关于东周墓葬群的丰硕考古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巴文化研究的内容。 据罗家坝遗址发掘现场总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陈卫东介绍,这次考古发掘从2007年6月持续到今年1月,在53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共清理了36座墓葬和13座灰坑,出土各类文物500多件,其中包括224件铜器、195件陶器和近百件玉、石、骨器。 陈卫...
在我省首次发现建筑夯土台基 初步推断大洋洲商墓主人应生活在牛城 1月27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经过一年多努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城遗址进行主动性课题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考古成果为解决牛城遗址的年代、牛城的文化性质和特征、牛城和樟树吴城的关系、牛城和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大墓的关系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大量依据。 牛城城址位于新干县大洋州镇东北面2.4公里处,此次考古基...
上山发现的一黑米粒 现今的水稻耕作 当代的水稻 上山遗址是国务院最新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浦江县。 上山遗址的特征: 其一:上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的年代距今约9000-11000年。当初河姆渡遗址出土7000年的人工栽培的水稻,曾将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热点引到长江下游地区,而上山遗址又将这一记录...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8日宣布,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已于近日结束,关于东周墓葬群的丰硕考古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巴文化研究的内容。 据罗家坝遗址发掘现场总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陈卫东介绍,这次考古发掘从去年6月持续到今年1月,在53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共清理了36座墓葬和13座灰坑,出土各类文物500多件,其中包括224件铜器、195件陶器和近百件玉、石、骨器。 陈卫东称,...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城,历史上十三个朝代曾在此建都,但由于战争和人为的摧残,在地面上留下的遗物很少,大部分的历史遗迹都在地下,经过考古调查证实了的就有南北朝汉魏洛阳的遗址和隋唐洛阳城的遗址,以及邙山上众多历代墓葬群。我们在博物馆和古玩市场上看到的唐三彩、汉以来的陶俑等陪葬品,很多都出自洛阳附近的地下。 1995年洛阳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新一轮总体规划。负责这项工作的河南省规划设计院乔总工程师毕业于同...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博爱县西金城村新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并首次发现了大量小麦遗存。 发掘领队山东大学王青教授说,这是河南境内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小麦遗存,对研究小麦在我国的出现和传播路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西金城城址是目前河南省发现的第11座龙山文化城址,也是豫西北发现的第3座同期城址,它与不久前新发现的温县徐堡龙山城南北相距仅7.5公里。 王青教授说,龙山文化处于夏...
位于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今年将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的相关工作,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动,被认为是该遗址迈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之路的重要步骤。 目前,辽宁的牛河梁遗址和兴城古城墙两处已经入选中国申遗预备名单。 昨日上午,省文化厅厅长彭益民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牛河梁有望设立大型遗址公园,这里还将建立研究院,相关领域的专家...
近日,田林县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该县八渡瑶族乡央茶屯附近发现一处稻米炭化古遗址。经深入现场勘察,初步认定窑里黑得像木炭,细得像稻谷的东西是古代的稻米因长期埋藏而炭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目前,该县已把该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欢迎考古专家前来考证。
昨日,记者从扶风县文物部门获悉,日前,扶风县城关镇案板村附近发现一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文物遗址,根据遗址规模和出土文物判断,这一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 据了解,扶风县一工程队在案板村天然气施工时,发现了古文化遗存,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西北大学考古人员牵头组织考古队,对这一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队现场挖掘,已出土完整的马骨4架,人骨2副。保存下来的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