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用水将器物洗干净,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现紫色,有时用手指蘸点水一摸,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二、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瓷器表而釉层,老瓷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种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磨线条的方向力度几乎都一样。 三、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剥釉的周围胎釉的结合还是紧密的。 四、用大...
灯盏是古代照明用具。瓷制灯盏始于东汉,盛行于三国以后。六朝时的灯盏,通常由油盏、托柱、承盘3部分组成。三国西晋的越窑青瓷制品,有的将托柱做成人形和熊形、羊形、牛形等动物形,承盘下安3个兽形或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唐代常见的造形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据陆游《斋居纪事》载,蜀中有一种瓷制省油灯盏,在夹层中注入冷水以降温,可省一半的油。 四川地区唐代瓷窑以邛崃窑最具代表性。...
青花瓷在我国素有“国瓷”之美誉,历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青花始于唐,发展于元,在明清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然而,在不同时代,青花瓷呈现的造型艺术特点分别都有不一样的魅力。所以,人们常说:“收藏青花,以美为贵。”器形则成为了衡量青花瓷是否美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不同时代人们赋予青花瓷的不同风格与情趣。 唐代青花瓷的器形有碗、盘、瓷枕、罐、三足罐等,其中以碗、盘最多。碗类...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简直可以用“难以磨灭”来形容。如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
浅析收藏中元青花的多种面貌 浅析收藏中元青花的多种面貌 我们平时总是在说元青花多么漂亮,元青花多么精彩,我们总是选择元青花最为美丽的一面,大家无论是在收藏还是在参观的时候,总是在寻找元青花的精髓,人们追求完美没有错。 元朝的窑工们发挥聪明才智,创烧出了举世闻名的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重重的写上了一笔。那么,元青花果真全是那么完美的吗?元青花在创烧过程中反复试验,反复试制,每次...
五彩瓷滥觞于金代,延续于元代,到了明代已十分成熟,在嘉靖万历时期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青花瓷五彩与斗彩比较容易搞混,它们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通的是皆为釉下五彩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而成。不同的是,斗彩是用青花在釉下勾出轮廓线,然后再用五彩在釉上给轮廓里填色历史的车轮。到达康熙的时候,青花五彩已渐渐被釉上五彩所替代。 康熙五彩是纯粹的釉上五彩,但这个釉上五彩有蓝色,原来这时釉上蓝色已...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制作质量较前朝有所下降,这时的瓷器器型有碗、盘、瓶、鼻烟壶等。此外还有以如意莲纹为主的瓶、罐、盂、盒之类的器物。而光绪青花釉里红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碟、瓶、鼻烟壶等。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不仅是器型,包括釉色、装饰技法等都有所不同。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胎体渐糙,施釉稀薄,釉色变暗,与乾隆时期呈亮青釉是无法比拟的。青花时有晕散现象,釉里红呈色不太鲜艳,泛灰暗,这在乾隆时...
光绪(1875—1908)时期,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宫廷烧制了不少精美的瓷器,自乾隆后的衰退,青花瓷在光绪朝一度复兴,大量烧制。在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在此背景下,光绪官民窑青花器风格迥异,官窑以仿古为主线,仿康熙瓷精品可达乱真水平。民窑则走商品化道路,从制瓷技术和艺术追求上已具有现代瓷特色。 器型:光绪青花继续沿用传统式样,嘉庆以来出...
清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政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劣。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产品。 胎釉:官窑器的胎体较为洁白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也有的较为轻薄。官窑器釉...
咸丰(1851—1861)期间,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英、法等列强的觊觎。加上朝政腐败,致使社会动荡,生产凋敝,制瓷业愈加衰落。尤其是在咸丰年(1855)时,制造景德镇瓷器的御窑厂曾在兵火中被毁,此后基本上停烧。因此咸丰一朝的制瓷数量极其有限,传世品极为稀少。 典型器:赏瓶是咸丰青花瓷器中较为典型的器物,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起弦纹,腹部多绘有缠枝莲纹,取其...
明代青花瓷碎片居然成了铺路石。前日,市民马先生称在汉南朱家山的山道上发现一块明代青花瓷碎片,他在网上感慨:“这也太奢侈了吧!” 马先生介绍,他前日上朱家山锻炼时,偶然发现地上有块地方比周边亮,上前查看,发现是一块白色的碎瓷片,面积约50平方厘米,上面有“大明成化年制”字样,于是拍照发到网上,想请网友鉴定真假。 记者将马先生所拍图片分别发给相关文物专家鉴定,他们初步确认,该瓷为真品。...
公元1488年,宪宗的第三个儿子朱佑樘18岁时继位,年号弘治,在位18年。 弘治朝瓷器在造型、纹饰风格与成化比较接近,素有“成弘”不分之说,稍有变化的是弘治的琢器器型种类比成化较为丰富,出现兽耳瓶、葫芦瓶等新器,造型敦厚,不及成化器精巧。像成化那样薄胎小件器物已大为减少,工艺也不如成化讲究。但弘治官窑的杰出代表——黄釉和黄釉青花器,堪称明代瓷器中最著名的颜色釉品种。 我国传统低温黄...
随着古玩艺术品的回流,元代、明永宣、清康熙的青花在中国收藏界受到热捧,加上南澳一号大量所谓汕头器的出水,近年来,人们对于克拉克瓷这种器物也不再陌生。 克拉克瓷的神奇身世与风格形成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葡萄牙的货船,船号为克拉克,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把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把中国瓷器拍卖,此次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从此,荷兰人...
清雍正乾隆朝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色料。“韭菜边”之名见于唐英《陶冶图说》“拣选青料”条:“青料拣选有料户专司其事,黑绿润泽光色全者为上选,仿古、霁青、青花细器用之;虽黑绿而欠润泽,只供粗瓷;至光色全无者,一切选弃。......青中有韭菜边一种,独为清楚,入火不散,细器必用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