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关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断代,在许多陶瓷著作中都有相应的叙述,但大多侧重于各朝的具体特征,而对于断代的依据却很少涉及。这些从理论上总结的各朝民窑青花瓷的特征,大体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具体器物的断代则需要更明确、更细化的标准。 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特别是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目前处于混乱状态。相同或相似的器物,有时在不同的著作中所断年代早晚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著作中,有时断代结论也不一样...
关于日本青花的始烧时间,一般认为是1616年,那一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九州西北部的有田泉山发现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开窑,首次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这些青花瓷被称为“伊万里青花瓷”。初期伊万里青花(1646-1640年)仿制李朝青花风格,纹样多画简练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或山水等,笔调粗放,画法写意。釉色白中透青,青花呈色灰蓝。器型以碗、壶、瓶为主。日本MOA美术馆收藏的青花花卉纹小口瓶是一...
从贸易记录和考古发现推测,越南最早的青花可能产于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前期的后黎王朝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萨莱博物馆铭款“大和八年”(1450年)的青花牡丹唐草纹天球瓶,就是后黎王朝时的越南仿制元明青花并销往国外的最早纪年的制品。瓶高54.9厘米,球形瓶体布满了缠枝牡丹,勾勒细致,用笔严谨,色彩鲜丽,气势浑厚,是越南青花高峰期的代表作。收藏于日本松冈美术馆的青花...
崇祯,即明思宗,公元1628—1644年在位,时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 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嵇康《养生论》提到:“合欢蠲...
清康熙青花双龙高足杯欣赏 在宋辽时期,饮酒多用矮圈足的碗、杯或盘盏。自元代开始,高足杯渐趋增多。明清时期,高足杯更多,如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斗彩葡萄纹高足杯、缠枝莲纹高足杯、花鸟纹高足杯以及这件青花海兽高足杯等,均为陶瓷高足杯之精品。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器物,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瓷器闻名于世,青花瓷有中国母瓷之称,从商周开始延续发展数千年,尤其青瓷和白瓷发展至唐代成为了主流名瓷称霸世界,到了元代,王朝更替,蒙古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延续了唐宋以来传统文化艺术趋于平淡,元代制瓷业延续了磁州窑、钧窑、哥窑、龙泉窑、吉州窑工艺,创烧了卯白釉瓷、枢府釉瓷、祭蓝釉瓷、釉里红、青花瓷等样式瓷器,当...
古玩城来了一位新面孔,大约40岁的样子,所卖的玉石玉器大多属于大路货,对经常逛玉摊的资深玉友没有任何吸引力,唯独摊子后面木座上嵌着的一块巴掌大的青花籽料原石让人眼热:不仅黑白分明,还有些山水意境,旁边的证书表明它曾经参加过一次颇有名气的美石评选并获银奖;料型、大小、厚度都很适中,还没什么绺裂。东西不错,但老板的开价也高高在上:38万元。 38万元喊了好几个周末,看的人多,还价的没几个,最高...
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 永乐时期的青花御瓷,胎釉精细,发色浓艳,堪为明代青花之典范。中拍国际今年春拍征得一件青花佳作——明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 此盘直径35厘米,撇口,弧形壁,浅圈足,胎壁厚薄适中,造型端庄大气。胎骨坚致细腻,足部刮釉处有少许火石红痕迹,器底无釉,微泛少许火石红。釉质肥腴,釉色白中闪青。盘心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缎带束在一起,故有“一把莲”之称。内外壁分...
作为藏家,应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不能依靠鉴定家。藏家的鉴定水平应该从实践中来,简单地说,我的强项就是两个:一是收集了大量的真品元青花碎片标本,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步从中学到了识别、辨认真假元青花的要领;二是把民间发现的元青花藏品和重要标本,在价格合适的时刻及时征集到了手里。 我经常深入仿制一线去看个究竟。和仿造高手交朋友没有坏处,人家仿制技术高超就应该好好学习。买一些小的仿品或找...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曾响彻街巷,让青花变得更加家喻户晓。“以青为贵,彩品次之”。青花瓷素洁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应和了中国人中正平和的文化性格与审美趣味。 从元明开始,青花瓷便广为流传,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时至今日,青花的市场更是炙手可热,缔造了一个个拍卖纪录。中国传统春节临近,收藏周刊特别关注青花这个颇具“中国风”的瓷器品...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高7.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25厘米,1956年出土于常德。该盘折沿,弧腹,矮圈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胎质致密。盘内外施白釉,釉质光亮莹润,砂底无釉,可见明显的跳刀痕。釉下青花发色纯正,幽菁明丽,为典型的高铁低锰类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青花浓厚处的黑色铁锈斑沉入胎骨,用手指触摸,铁斑处内凹,迎光斜视泛“锡光”。纹饰繁复,层次分明,盘内以同心弦纹隔开绘三层,外壁一层。外壁...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器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为瓷器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为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所青睐。而唐宋青花瓷更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胎体、釉质、彩色均为上乘,但较完整的上品瓷器却难得一见。近日,笔者有幸拜见了唐宋青花瓷民间收藏家王俊选先生,听他讲述了20多年来研究唐宋青花瓷发展史,饱览了他收藏的唐宋以来的青花瓷珍品,令人耳目一新。 青花瓷起源之辩 ...
“从来佳茗似佳人”,人们对好茶都趋之若鹜,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更是盛名远扬。汲一瓢清水,沏一壶普洱老茶,在或浓或淡的茶香交织中,让普洱的余香在身体中慢慢释放,岁月的醇香让其回味悠长,这就是普洱最真实的味道。从古至今,人们爱喝普洱茶,“茶”话桑麻,别有一番风味。 早在清代宫廷,茶文化盛行于世,当时清代宫廷认为茶文化集养生养身、愉悦情志、教化安邦的作用为一体,既属于皇宫贵族的个人喜好,又属于朝...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7位名士,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衷于清谈和玄学,谈吐不俗,而又行为放荡不羁。他们对时政持超脱旷达的态度,常结伴游于林间,寄情山水,纵酒欢歌,悠然自得。这种处世态度被统治阶级所崇尚。其故事被历代文人广为传播,常常是文章、绘画创作的题材,历久不衰。 这件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纹笔斗,造型优美,直口,腹部微微内敛,束腰,玉璧形底,底心书...
2005年7月,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约2.3亿元人民币天价,令这一稀世瓷器品种由学界进入大众视野。明起在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举行的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上,观众不仅能一睹“鬼谷子下山”真貌,还能欣赏到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伊朗以及国内数十家博物馆的80余件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异常珍贵与数量稀少不无关系。有学者称,全世界已知的元青花完整器仅300余件,这也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