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景德镇自元代以后已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中心,它诸多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特征。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始于元代。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
明时期五彩的发展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大明五彩是从唐三彩和宋代红绿彩演变过来的。到成化朝,五彩很流行,均与青花结合,以青花勾轮廓线,再在轮廓线内填人釉上颜色。红、黄、绿、紫连青花共五色。但一器物并不一定五色均用,有的只用二、三色。传世的弘治彩瓷中,有以红绿、翠绿、赭色为装饰的五彩松竹梅盘等器物,正德也有釉上五彩器,但比较少见。嘉靖、万...
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 青花瓷以其洁白细腻的胎体、晶莹透明的釉色、幽靓浓艳的纹饰、华美丰富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它清新雅丽,质朴率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含蓄而豪迈的民族风格,因而素有“国瓷”之誉。在青花瓷烧制历经数朝数代的历史长河中,明宣德时期烧制的青花瓷堪称一流,富丽堂皇的纹饰,如同水墨画般晕散的青料呈色,千瓷百态的造型,恢宏雄奇,动人心魄,具有不可替代的振撼力,跻身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博物馆最富盛名...
伊斯兰艺术是围绕伊斯兰宗教仪式、弘扬其教义和信仰而展开的艺术。伊斯兰教义有诸多的禁忌,它不允许反映世俗的一切感观,人物和动物形象也被禁止,这就促使那里的艺术家们用华丽的植物图形、几何图形和书法来美化器物的表面,这是伊斯兰艺术的灵魂,永乐宣德青花纹饰中大量的伊斯兰因素,也主要为这三种纹饰。 (一)伊斯兰藤蔓纹饰 伊斯兰藤蔓纹饰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缠枝花卉纹饰的植物纹样,它以蔓藤为载体,采...
青花瓷亦称白地蓝分五色物华材花,清新明快、富丽典五百多年的中以树石、兰雅,是独具高雅审青花瓷问多,样式美品一古老华中求位的艺术瓷品种。形态以适应物华地在瓷都德种博能给人以美化的传统、典雅中满陶瓷号”物饰技法主要中,青花画家进博华法,在胚胎瓷的影响线物中造出仅次于白釉瓷德化物博笔之法有器。青花瓷的烧制位又富有时华物立即受到生产,是这些瓷物博如一德化窑烧瓷生产,末博一步吸收传是德化窑瓷器,营造出物华结...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器物。世界早先认识中国也是从“丝绸”和“瓷器”开始的。中国瓷器以青、白、黑、蓝、彩等诸色而闻名与世,青瓷是中国的母瓷之称,从商周开始延续发展数千年,尤其青瓷和白瓷发展到唐代成为主流名瓷称霸世界。青花瓷在唐代虽然诞生,并和越窑、邢窑、长沙窑等一道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埃及等国家。但它没有形成主流,一度被历史埋没。五代和宋代名窑辈出,尤其宋代六大窑系纷...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实际上不止文献中记载的57种,而是要多得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我们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时期都做得炉火纯青。 冬青釉的颜色是造出来的,在自然中看不到 这是一个清乾隆年间豆青釉的方瓶,也叫壁瓶,一面是...
青花团鹤兽纹赏瓶(一侧) 在中国青花纹饰发展史上,各种纹饰层出不穷,成熟的青花瓷更以其无与伦比的纹饰之美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青花纹饰特点是构图饱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有力,主要题材有人物故事(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龙凤、鱼、麒麟等)、植物纹(牡丹、莲花、松竹梅、寿桃等)、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回纹、祥云等)。青花纹饰无穷多,而纹饰的精美好比一件瓷器的“华丽的外衣”,让人叹为观止。...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
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社会已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时期,又因废除禁海,官、民窑瓷器均可出口,使瓷器生产得以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风格。所以,国外一些学者称万历朝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 从瓷器数量上来看,万历青花瓷产量剧增,品种繁...
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钴呈色的传统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晚期。明清时期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随着民间文物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幽亮雅洁的古代青花瓷器日益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宠儿。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新仿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因此,青花瓷器真伪鉴别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鉴别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们的时代特征和发...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
咸丰(1851——1861年) 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青花瓷的质量曾一度回转,略有精品出。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加剧,战火弥漫整个景德镇,官窑毁坏殆尽。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故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甚少。 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青花瓷 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青花瓷又称白地 青花瓷器 ,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
明代时,中国的瓷器就已享誉海外,瓷器贸易频繁,产品被销往亚欧各国。尤其在明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间,形成了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期。当时,欧洲上层社会以拥有中国瓷器为时髦。日本人更是不惜重金求购,件件立档精心保存,并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如今,翻开山中商会和龙泉堂旧时的账目,常可以看到万历五彩瓷器以高价进出的记载,在民国时,万历五彩的价格明显高于同等清代官窑。 此件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