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年前,普定县化处镇熊家林村村民卢凤翎等将一把当地出土的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战国青铜剑赠送给省博物馆收藏。11年来,这把青铜剑的“身世”一直被这些村民牵挂,村民希望,能有专家破译出这把剑的来历。 据了解,熊家林村坐落在普定县化处镇的东北面1.5公里处。1998年11月28日,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在村后的大屯脚挖水。当挖到10余米深处时,一把青铜剑露了出来…&...
位于秦安县五营乡的战国墓葬群,因频频被盗,8月28日,接到秦安县文物局汇报后,省文物局派考古所专家进驻该墓葬群展开发掘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发掘,截至11月初,经过专家对已发掘的三座墓葬出土的一辆豪华车乘及贝币、青铜器、骨头饰品等文物进行鉴定,该墓葬群系战国时期古墓葬,墓葬主人很可能是史书中少有记载的战国晚期戎人一个部落的贵族,该墓葬的发掘对研究戎人的生活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11月4日...
二号墓发掘出完整车乘 占地10万平方米的秦安战国墓 为战国晚期戎人贵族墓葬群 具重要史学价值 盗墓贼虎视眈眈 令文物部门头痛不已 位于秦安县五营乡的战国墓葬群,因频频被盗,8月28日,接到秦安县文物局汇报后,省文物局派考古所专家进驻该墓葬群展开发掘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发掘,截至11月初,经过专家对已发掘的三座墓葬出土的一辆豪华车乘及贝币、青铜器、骨头饰品等文物进行鉴定,该墓葬群系战...
2日,尚志市珍珠山乡榆林村大楞厂屯村民在挖地基约半米深时发现一个古墓。闻讯及时赶到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在古墓中清理出两把石斧,一把半月形双孔石刀,一把匕首形石刀及一个已经破碎的陶罐。经专家初步认定,该古墓建成时间为战国晚期,由于古墓为石板与积石相结合结构,这种样式的古墓在哈尔滨市地域内还是首次发现。 3日,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经过测量,该古墓长190厘米,宽65厘米,...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黄金面具 10月30日,中国最大的战国黄金面具在郑州现身。由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炎黄文化博物馆所陈列的这只黄金面具,通体由黄金锤揲制成,通高31厘米,宽23厘米, 据专家考证,传统的面具大多都为冥器而该黄金面具却为巫师祭祀时的用具,据科学分析,这件造型诡异的黄金面具其含金量为60%,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体积最大的战国时期黄金面具。
10月26日,汉中市文物普查队在宁强县黄坝驿乡关沟村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栈道重要关隘遗址。 这处古栈道系人工在山石上凿出的一条通道,宽2.2至2.4米,石壁两侧留有的门框、门闩窝和匾槽痕迹清晰可辨。据汉中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副研究员左汤泉介绍,此处关隘遗址位于黄坝驿乡关沟村,是古金牛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栈道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一直是沟通关中地区和成都平原以及西南地区的重要道路。汉中素...
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战国时期,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形成七个诸侯国,各国之间相互竞争激烈,用于战争的青铜兵器增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纯粹用于生活的青铜器皿,如安徽出土的楚国四连环鼎。 四连环鼎,战国时期青铜烹饪器。四鼎相同,腹部相连,共有4足和6个附耳,造型新巧别致。盖为圆拱形,子母口,缝合严实。盖面饰二圈凸弦纹和三个牺纽,牺纽略高于正中小纽,因此取盖仰放时,三牺纽便成三足,还可盛放食物。...
簋(音鬼),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稷、粱用的食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古人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附图中这件羽纹簋,是战国晚期楚贵族使用的“大碗”。它的造型、装饰与西周、春秋的铜簋相比,可谓是体貌不佳,但却榜上有名——国宝级文物。因为,它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造型、纹饰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工艺铸造水平;传世少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青铜簋出现...
牛虎铜案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青铜器牛虎铜案是云南古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原件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于...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阿坝茂县城北城关粮站的大规模石棺葬群抢救性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发现和清理战国晚期至汉代石棺葬54座,出土了一批铜器、铁器、陶器、海贝和各类饰件,收集了大量人骨、兽骨,并提取了纺织品及粟等植物标本。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将为研究岷江上游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面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实物资料。 据考古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发掘面积近1600平方米,共发现和清...
20年前震惊全国的秭归被盗国宝回归路因兽首拍卖事件被媒体频频提及。但有专家分析说,因为没有留下相关的资料,库区流失文物归宗认祖的未来比兔首鼠首更令人无望。 当年,三峡文物的抢救性发掘除与三峡蓄水的时间表赛跑外,更是和盗挖者赛跑。一大批顶尖级文物通过盗墓者的地下通道流失。 三峡工程完工在即,那些业已出境的宝贝能否归来? 绝对不能用钱回购 电视屏幕上又出现了两只小动物的造型:突着眼睛,支棱着耳...
与铜剑一道捐赠的战国早期铜戈。博物馆提供 陈传超捐赠的战国早期铜剑。博物馆提供 在襄樊博物馆里面,展览着许多从襄樊出土的冷兵器。其中一柄战国的青铜古剑对于襄樊十九中学的历史老师陈传超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 正是陈老师30年前无私地将这柄古剑献给了市博物馆,今天的襄樊市民才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这柄古剑的风采。 陈传超的老家在原襄阳县竹条镇黄庄村(现属樊城区牛首镇)。据他回忆,这柄青铜古剑...
前日,在重型吊车巨臂的吊装下,重40吨的战国战车和重约12吨的殉马坑,被林州市文物部门整体打包后,离开安眠了2000年的土地,被安置在林州市博物馆。 6月12日、18日及7月1日,本报连续报道了林州市文物部门在该市龙源世家建设工地,发现春秋战国古墓群,出土了珍贵战国编钟三套和一枚特大水晶环后,发现位于248号墓的大型车马坑,深埋地下2000年的车马坑被揭开神秘面纱。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林州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