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日,中国高校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该学院开设的油画保护与修复、陶瓷保护与修复、纸本保护与修复等相关专业2017年面向全国计划招收45名本科生。未来,学院将拟设金属(青铜器)、古家具、古建筑、壁画和纺织品修复等新专业方向,进一步推进我国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本科教育。 数据显示,我国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
网络配图 近来,各式文化主题节目走红,热议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开始回味过往电视荧屏中的同类型经典。近日,《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故宫古书画修复第二代传承人徐建华来济讲座,令这部于2016年初在央视露面、同年底重新剪辑成为同名电影的热播纪录片再度引发大众兴趣。讲座中,在故宫一待就是42个年头的徐建华,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为读者再现了纪录片外,大殿门口那条狭长安静、红墙高起的甬道,以及他那仍然继...
一部呈现故宫“文物医生”日常工作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挑起了很多人对这一神秘职业的兴趣和向往。3月1日,全国高校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 该学院在现有“油画保护与修复”“陶瓷保护与修复”“纸本保护与修复”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未来还将适时设立金属(青铜器)、古家具、古建筑、壁画和纺织品修复等新的专业方向。 文物修复是一门“上手攒经验”的活,要成为一名合格...
旨在培养“科班出身”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3月1日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揭牌成立。 2016年最火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纪东歌、李筱楼等技艺精湛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为大众所知。他们平实的慢生活状态打动了无数年轻人。 一堆碎瓷片、一件千疮百孔的古书画,经过名手的修复、装裱,得以重现古风神韵,这是文物修复的神奇,也是修复师的日常工作。 “文物修护与保护分不开,既是技术,...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漫长、繁杂的文物修复过程。2月25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钟表修复师王津及书画修复师李筱楼,在深圳市盐田紫禁书院举办了一场文化沙龙,讲述故宫博物院对传统文物的保护与传承。该活动由盐田区委宣传部、盐田紫禁书院联合主办,深圳市天工当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宋纪蓉从文物医院的基础、文物医院的构建、故宫文物的预防科学和未来的文物...
盐田紫禁书院《我在故宫修文物》讲座刚一结束,被封为“故宫男神”的王津就被一群听众围住,要求合影并加微信。那边厢另一位讲座嘉宾故宫副院长宋纪蓉被“拦截”在洗手间内,几个年轻女观众正热切地询问“怎么成为故宫志愿者”等问题。故宫书画修复组的中坚力量李筱楼,则在回答着古书画爱好者关于书画藏品,到底应该“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的问题。 “明显感觉这两年故宫不同了”。王津向记者感慨,“连志愿者的组成也从...
修复后的榨油坊 已经68岁的武连书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可以闻到达子长村榨油坊的菜籽油香。炒菜籽、碾油面、入榨……年轻时学到的每一道工序,随着今年村里百年榨油坊的修复完成,在他脑海里渐渐清晰了起来。 达子长村位于西山区海口街道中平社区,武连书说从自己的爷爷辈开始,记忆中就有榨油坊的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对于每家每户,还是稀缺的珍贵物资,方圆十多公里的村民都会到达子长村来换油。“那个大...
宫廷钟表的每个零件都很微小,王津需要带上放大镜仔细修复。图片来源:CFP 作为一名钟表修复师,王津从未想过自己竟然“红”了。 “怎么才能进故宫修文物?”“如何才能当您徒弟?”这是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沈阳的宣传现场,王津作为主角之一,被大批“粉丝”簇拥着提问。 自16岁“进宫”以来,王津在故宫工作已近40年,他的工作内容就是修理这儿的上千座宫廷钟表。 清代顺治、康熙、乾隆...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部纪录片,火了两年。 最近,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热度延续。故宫文物科技部,这个幕后部门成了聚光灯下的舞台,而王津等文物修复师们,成了网红。 故宫文物修复揭开了神秘面纱,银幕上下,宫墙内外,这样的“工匠”离郑州的我们并不远。 有人套用木心的《从前慢》,来形容他们的工作:“从前的日子过得慢”,“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有人说,文物修复师是在修复时光...
昨天,故宫文物医院正式开张迎“病患”,同时故宫教育中心、“建福榜”揭幕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 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也是服务于“平安故宫”工程子项目“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的重要工程。 故宫文物医院坐落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从空间上整体划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科...
西班牙近年对兴建于公元9世纪的马德雷拉古堡展开修复工作,然而最近完成的修复工程却直接用水泥对古堡损毁部分进行重建,令世界傻眼,更在互联网上引发一片嘲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甚至批评称,“这是世上最差的修复工程”。(见3月26日《光明日报》) 在西班牙,近年来还曝出不止一起因为不当修复导致文物损坏的事件,在糟蹋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沦为坊间的笑料。该国东北部小镇博尔哈一座教堂的壁画中有19...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虽然票房遇冷,但导演萧寒主编的同名书籍却引发关注。12月25日,该书撰稿、河南籍作家绿妖,参与书籍插图拍摄的摄影师陈卓和该书策划杨晓燕来到郑州,做客松社书店并分享了创作历程。 纸质书跟电视纪录片和电影有何不同?绿妖认为文字与影像是不同的表达方式,纸质提供了更有深度的阅读。作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独立作家,今年8月,绿妖在郑州参加完活动后收到了杨晓燕的写作邀约,“杨老师说...
近日,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金属文物)淮北工作站在淮北市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据了解,该站是设立在淮北市的专业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机构,工作站开辟了近60平方米的修复场地,选排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据悉,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金属文物)淮北工作站的成立,将改变淮河以北地区金属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水平较低的现状,带动皖北地区博物馆修复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