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高22.8厘米,口径、底任均为21.2厘米 这是日本国赠送给清朝的礼物。描金漆在日本称为“商绘”。中国的漆技传到日本后得到发展,某些方面超过了中国。明清时期,大量日本金漆、描金漆等流入中国,这件山水大笔筒是一件日本制作的、十分精美的描金漆器。
该残瓶原为玉壶春瓶,因玉壶春瓶拉坯难以一次成型,瓶颈部与瓶口处分两部分用釉粘合拼接而成,故瓶口部分易于残离,此瓶就是残离后的部分。该瓶通高22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12.5厘米,收口,腹上敛下垂,圈足里外向中切削呈二层台状。器物周身满绘山水景物图,图正面远山近壑,崎岖山路伸向远方,葱翠林木中微露屋宇人家,天空中大雁结队南飞;图背面近水楼阁、小桥舟帆,清幽寂静。该瓶山水景物图纹构思舒朗细腻,绘画...
在笔者的书房案头上摆着一只高21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5厘米,底书青花“成化年制”款识的青花浆胎山水纹饰观音瓶。虽然其高不盈尺,且瓶口唇沿已有近三分之二破损,但其规整的造型、秀美的线条、纯正艳丽的青花发色却十分引人注目,实乃一件难得的文房案头清供佳品。该瓶釉面莹润粉白,微泛土黄之色,胎薄体轻质细,开有细密的纹片。瓶腹绘以一幅高士隐居读书山水图景。其前景为巨岩坡石横卧,长松杂树俨然;中景屋舍楼阁虚实...
该卷缸通高49厘米,口径56.6厘米,底径34.24厘米,该缸圆折口,深腹,腹下渐收。圈足,口沿处饰一周几何纹,卷缸周身满绘青花山水景物图纹。图正面远山近壑,山路崎岖伸向远方,葱翠林木,怪石老松,屋宇人家。图背面重峦叠嶂,飞瀑流泉,江水舟帆,小桥人物,亭榭楼阁。该缸山水景物图纹构思舒朗细腻,绘画工整精湛,整体绘画风格受当时宫廷文人画影响,具有大家韵味。图纹之中山水景物的绘画采用了“斧劈皴”技法,所...
汪野亭(1884 1942年),名平,字野亭,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民国著名瓷绘家,系珠山八友之一。师从潘宇、张晓耕,初习绘花鸟,后专攻山水。临摹“元四家”、“清四王”。早期绘画精细,中年粗犷豪放,晚年老辣苍雄。 汪野亭绘刻山水方瓶,矾红单色填彩平远式构图,古拙高逸气势磅礴。近景坡坨堆叠有序,古树交错参差葱郁。碧潭溪水潺潺,岸置针草茅亭。隐士临江垂钓,板桥老者携童。山坳蹄声回响,策马飞奔前行...
铜墨盒的制作,全部手工打磨,颇费时间。做个好的铜墨盒,往往要几个月以上,甚至一年方能完工。铜墨盒往往是用紫铜做底和内胆,盒身、盒盖在清代主要是黄铜,民国时多为白铜,还有白铜、黄铜、紫铜共用,名“二镶或三镶”,但较为少见。盒盖内嵌端石砚板,作掭笔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盒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置于案上,稳稳当当,玲珑秀气。 民国时期张樾臣的作品最...
康熙晚期,釉下彩突破了传统青花与釉里红两色的格局,发明了釉下白彩和淡青彩,并成功地饰于同一器物上。这种新出现的装饰技法,俗称为“釉里三色”。 康熙“釉里三色”,是以素白坯为地,用竹刀先“刻划”出主题纹饰轮廓后,再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绘铜红色料与钴料着色的釉里红和青花;豆青为铁的呈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康熙“釉里三色”,由于采用了胎体“刻划”与釉彩“着色”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器物表面纹饰均凸凹起伏...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唐高祖李渊重孙李道坚墓中发现内容丰富、题材独特的壁画,其中的山水屏风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唐代纪年墓中最早的山水屏风壁画。 据介绍,李道坚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南,属于献陵陪葬墓,曾多次被盗。1994年富平县文物部门曾对该墓进行了初步调查,将该墓命名为富平朱家道村壁画唐墓,并发表了相关资料,之后被研究唐墓壁画的学者多次引用。由于该墓被盗严重,陕西省考古...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国力强盛,加上帝王对制瓷业的重视,成就了青花瓷历史的这一高峰,同一时期的民窑产品无论是胎、釉、青料、纹饰,照样不比官窑逊色。 去年四月笔者偶然在乡下一个路边小店小憩,收得一康熙山水罐。罐高21厘米,口径9.5厘米,削肩缩腹,口略里收,沿呈斜面肩部绘一道窄云纹,主题是整幅山水画,触笔灵活、染色亦佳,近石远山,搭配巧妙,树木或勾或描,几间屋宇隐在山中只见其顶,远处峰回路转,一间...
藏友有一尊清光绪癸巳年间(公元1893年)四边浅绛彩山水松鹤书法纹烫酒瓷套壶(见图),造型古朴端庄,瓷胎质细腻、釉色白净莹润,色彩亮丽,美不胜收,令人望“壶”兴叹,爱不释手。 这尊烫酒瓷壶为两件套装,分别由外壳和内胆组合而成。外壳壶身为平底凸足呈四方形、底有“大清光绪年制”款识,高11厘米,四面均宽9厘米。壶身对称两面分别绘有“沽酒归来”山水人物和“旭日松鹤”图,彩绘纹饰笔法苍健老辣;另两面...
李中华。原名:李善福,男,汉族,1971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现定居于,江苏苏州。自幼酷爱绘画,潜心研究山水画二十多年,已经创出自己的风格,成为江南一带乡土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现为湖南长沙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中华,专业素质全面,既擅长山水也精于书法,花鸟、人物等。为人淡薄,不重名利,他在艺术上主张,(三真)即景真、情真、笔墨真。他的山水画,生活气息浓厚,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
陶瓷界所说的“浅绛”或“浅绛彩”,是借用中国画的术语,指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彩绘瓷器。它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画纹饰后,再染上浅淡的赭石与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色彩,经低温烧制而成,画面彩料甚薄,色调清淡柔和,艺术风格与纸绢上的浅绛山水画大致相近。浅绛彩瓷一洗当时繁冗的装饰纹样,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宋院画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空灵雅淡的风格。从晚清同治、光绪到民国初期五六十年间...
此杯高:3.7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8厘米,胎釉:洁白细腻,胎体轻薄,纯净无瑕,温润如玉。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窑烧造。杯口稍外敞、杯腹下收,底部收敛,圈足。 青花色泽鲜艳,浓淡有致,莹澈明亮,青翠欲滴。杯身绘青花山水、古槐、垂柳、系渔舟,远处孤帆点点,凡行大雁消失在白云间,正是山峦起伏,白水茫茫,意境深邃。所绘技法为中国水墨画中的“分水法”,极富立体感,底施白釉,楷书“慎德堂制”。 ...
“反瓷”又称“生瓷”,最早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景德窑,至清乾隆晚期,瓷艺彩绘华美绝艳,如云霞夕照,惜近黄昏,嘉道以后渐次衰微。此时,一股反瓷雕瓷之风蔚然兴起,佳作纷呈,名匠辈出。 今推献一件清代嘉庆时期反瓷雕刻山水人物砚台(见图),尺径为15×10厘米,砚盖以墨彩绘山石、树木、楼阁、人物为主体图案与雕刻花饰底纹相间,可谓匠心独具;近处树丛茂密,枝叶繁盛,远处峰峦起伏,绵延逶迤;楼阁线条劲挺,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