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8日,“大好山河——陈岩山水画全国巡展•湖州站”在湖州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书画》杂志社、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局、湖州市文联、湖州市政协书画联谊会联合主办。仪式中陈岩先生捐赠作品《丁酉年秋日》给湖州市博物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陈岩先生近年来创作的46幅山水精品,其创作气势磅礴,纵横山水,设色丰富奇特,构图隽永,得到启功、白雪石、黄苗子、黄永玉等大师的肯定...
千里江山图 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有《千里江山图》。 2017年9月15日起,在故宫博物院推出“赵孟頫特展”(9月6日)之后仅仅10天后,又将单独再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青绿山水史和风格技法” 课题的提出 记得多年前早在中国美院讨论研究生博士生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会议上,点名要我谈谈书法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我曾经...
方琮《仿黄公望山水》轴 方琮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生卒年不详,其姓名见于画史记载,如胡敬《国朝院画录》卷下云“方琮,字黄山,张宗苍弟子,工山水。《石渠》著录四十有八。”佚名的《读画辑略》云“方琮,字友璜,号石颠,浙江人。善山水,从学于张宗苍,笔致能相似,身得其传,供奉内廷。”据历史记载,方琮于乾隆十六年随其师张宗苍(1751)进入内府,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仍在宫廷任职,在宫廷作画...
弘仁的《节寿图轴》山水画,是一幅画在绢上的比较早的作品。画家51岁的时候画的,风格面貌已经成熟,松树干上有皴擦,石头做了渲染,画得很生动。特别是水,画得有一层一层流动的感觉。当代的一些山水画,常常画山就有水,但是不能明确“水”在画面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水容易画得很概念,留空白就代表水,如果瀑布就从源头一直画到下端,好像瀑布很短、很矮,一眼能够全部看到,这都是不妥当的。其实对于自然山水中的溪流、瀑布...
提及“扬州八怪”的作品,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花鸟画的成就斐然,其实“八怪”的绘画题材多样,山水、人物、花鸟等几乎是无所不包。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林树中主编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陈传席主编的《海外珍藏中国名画》等著记载:在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的手中,3000余幅传世的“扬州八怪”的作品中,山水画作有数百幅之多。从传世的山水画的数量上来看,相对于花鸟画和人物画确实要少很多。这应与八怪...
除了注重水环境的营造,天一阁主人还把植物之美与人格品质相联系。(周建平 摄) 主讲人名片 林清清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主攻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方向,发表学术论文《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调查与研究》,发表期刊论文《浙南泰顺古村落景观营造层次分析》,曾参与《开化林相改造和森林景观建设总体规划》《奉化西北平原低洼区防洪排涝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等重要项...
前来参展的嘉宾合影留念 开幕式现场 2017年10月21日下午,“河洛墨韵——曾国荣山水画展”在九千堂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河南省翰博书画院、庭兰春秋美术馆、北京画友艺术交流中心、东方美术界、书画圈网联合主办。 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郑更生,北京书协艺术顾问张世俊,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首师大中国画院执行院长熊晓东,庭兰春秋艺术馆馆长曾纬鹏,北京画友艺术交流中...
明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雍容华丽的“院体”和雄劲阳刚的“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一直到明代中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尤其是苏州“吴门画派”的崛起,承继元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才逐步取代“院体”,成为画坛发展的主流。到明代后期,名家辈出,各标门户,一时画派纷呈。其中山水画科,以董其昌、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影响最大,此外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和沈士充创立的“云间派”亦深具影响力...
展子虔 游春图展子虔 游春图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的得名, 来自画卷上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作品的主体是自然山水,桃杏盛开、绿草如茵的场景,让观者能直接观察到春天的气息和游者的心境。 《游春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逐渐成熟,同时开创了青绿重彩、 工细巧整的山水画新格式。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
郭熙 早春图郭熙 早春图 以自然为师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并迎来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这是一个大师频出的时代,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郭熙、王诜、许道宁、燕文贵、王希孟、赵伯驹、李唐、马远、夏圭……他们的作品都来自真实的自然山水,来自深入的观察与艰苦的写生。正因为他们以自然为师,如实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元代画家商琦的《春山图卷》局部是一幅青绿山水,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2米多长的长卷,画的是春山缅邈。虽然画的是山,但却给人一种飘起来的感觉。早春之时,乍暖还寒,绵延起伏的群山,在岚气中摇荡,云气氤氲,在微光的照耀下,山体似乎是透明一般。山下,画丛树、溪流、小桥、茅舍,一切都在似有似无间。溪涧潺潺地流淌,读此画似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平地上以淡墨渲染,茸茸的草意隐然跃现。溪流中似乎有冷气溢出,汇入缥...
赵旭峰(建仓),号蓝石居,出生于陕西白鹿塬,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新视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林容生导师工作室画家、西安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西安高新书画院副院长。 心游万仞书浩气 满纸云烟诗意长 ——赵旭峰山水画作品赏析 文|张三友 王夫之曾言“...
幽雅淡远自清逸 风华绝代的民国名媛陆小曼,集美丽容貌与出众才情于一身,她与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陆小曼多才多艺,工诗擅画,艺术大师刘海粟对陆小曼的评价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陆小曼自幼受母亲的影响而喜爱绘画,少女时代的画作就秀润天成,给人以清新脱俗、飘逸潇洒之感。陆小曼16岁就读于北京圣心学堂时开始学习油画,主 攻静物和...
时过“大雪”,天气日渐寒冽。不由得想到自古至今,历代多有雪景图传世:唐王维《雪溪图》,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巨然《雪图》,宋李成《群峰霁雪图》、范宽《雪景寒林图》、郭熙《幽谷图》等等。文徵明曾题曰:“古之高人逸士多为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岁寒明洁之意耳。”以中国画特有的黑、白、灰水墨色营造的雪山寒林,映射出清澈空寂、出尘脱俗的气息,似乎正契合古代画家所神往的“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禅意。南宋画家...
对于“起源”的执着,是治史者的基本姿态。就山水画的研究而言,《游春图》、《溪岸图》等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有可能是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画作。至于山水画发轫时期的历史,传统上则只能依据文献典籍的记载去追念,而难以落实于图像。这篇小文试图重拾一个老话题——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但所依赖的不再是侥幸避过水沉火焚、虫蚀蚁蛀的传世品,而是不断涌现的考古发现。我希望这些卷轴画之外的材料,能够引起绘画史研究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