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匡时国际10日宣布,北京匡时2018年春拍将于6月13日—16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拉开帷幕。其中,较有争议的(传)唐王维《著色山水》手卷也将于6月16日在夜场中举槌开拍。 该绢本手卷长128厘米,宽29厘米,画上有北宋刘唐老题跋,元明清时代曾由虞集、季德几、王澍先后题跋,民国时期有洪遵、虞集、黄琳、丰坊、梁清标、梁穆、董汉醇、谢淞洲、华士巽钤印或递藏。 谢晓冬表示,王维作为唐代的大诗人,...
2018年5月10日下午,一件唐画——(传)王维的《著色山水图》在匡时国际举行的拍卖新闻发布会上展出。举办方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此卷是存世最早一卷名家山水画真迹,唐代存世古画的数量仅在6件左右,而且目前存世的唐代绘画中,并没有山水画真迹,《著色山水图》一旦被确认,就可以改写艺术史,也将成为中国拍卖上出现的第一幅唐画。 匡时国际董事长董国强告诉记者,《著色山水图》一旦被确认为现存唯...
山水(国画) 111×50厘米1945年陈半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半丁(1876-1970)字静山,又名半叟、半痴、半翁、半丁老人、半丁父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民国时期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等。 陈半丁为海派巨擘吴昌硕弟子,吴昌硕曾为其能在北平打开局面而于1910年亲赴北平,专门为其在琉...
匡庐图(国画) 185.8×106.8厘米荆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生卒不详),字浩然,五代后梁画家。本幅《匡庐图》为荆浩的代表作品,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相传,殷周时期匡裕得道于此、隐居成仙,故有“神仙之庐”的美称。 从此画的尺幅来看,《匡庐图》是一幅大型山水巨轴。在构图上,这是一幅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山水清音--王正平中国画艺术展”,2018年5月9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此展共展出王正平中国画精品二十五件,作品集中展示了其艺术风格和学术思想,洋溢着南方文化的美感魅力和皖南山水所独有的灵动、飘逸、生机与华滋,抒发着作者内心的诗意情怀和审美理想与追求,王正平是近年来在山水画领域有所作为的画家,尤其他在如何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
清 (1644 - 1911年) 绢本、水墨 纵87.5厘米、横51.2厘米 作者: 石涛
中国画是非常注重意境表现的,而意境表现并不是眼见的实录,而是“授之于眼,游之于心”的心灵感悟的化境,不同的意境创造取决于画家的审美、气质、品格、学养、经历、性情与独特的笔墨表现语言。 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绝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致、微妙的内容。 ...
龙志军,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国画师从着名画家张贤、张林荣先生。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中国画研究会展览部副主任。桂林七人国画馆副馆长。作品在《华夏美术》、《画界》、《中国画论坛》、《国画经典》、《书画报》等多家专业美术杂志发表及评述。其作品多次在在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中入选并获奖。 龙志军先生深知中国山水画之博大精深,艺趣无尽之道,以...
5月2日, “江山清晖——纪念谭建丞先生诞辰120周年谭建丞山水画册页特展”在湖州市博物馆二楼临展厅正式开展。展览通过展示谭建丞先生百余幅山水画册页,全面展现其高超的艺术造诣。 谭建丞(1898—1995)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领域中艺擅“四绝”的一位大家。他的艺术充满了儒雅的江南气度,更有精思敏悟的文人才华与世少其俦的传统功力所铸成的“金石味”和“文人气”。他的作品以功力深厚、雄浑苍老、大气...
这件青花人物山水图觚式笔筒,是清康熙朝青花精品;筒高20.3厘米,口径19.5厘米;口微侈,束腰,平底,造型优美;口施黄色酱釉,里外釉色细润光洁;口沿及胫部各有两道暗花双弦纹,上部两道弦纹内绘暗花菊纹,下部两道弦纹内绘卷草纹,腹部两主题纹用通景装饰手法,以鲜艳明丽的青料绘山石、树木、行山流水和人物;所绘的人物似为一幅“高仕郊游”图,前后两队人马主人各执缰绳跨骏马,后随员数名,或举旗打伞,或执戟持刀...
明 崇祯 高15.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7.9厘米 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五行四十四字。此器青花色调鲜丽明快,制作精致,为崇祯民窑青花瓷的上品,且有确切纪年款,是明崇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标准器。
近日,2018年央视春晚上亮相的《丝路山水地图》1︰1复制品入藏青海省博物馆。 据青海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计划制作3件复制品,将分别由故宫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入藏青海省博物馆的是复制完成的第一件作品,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近乎完美地展现了原件的精髓。此次限量复制是为了加强对文物真迹的保护,同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全民共享,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丝路山...
花觚通高44.5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5.5厘米。大敞口,直筒身,粗长颈,小鼓腹,粗胫。二层台式外撇大圈足,底部青花双线圈。此觚器型为康熙时期典型式样。花觚腹部饰螭龙和灵芝纹。颈部和胫部满绘山水景物图。图中山峦起伏蜿蜒,山道崎岖伸向远方。葱翠林木中屋宇人物若隐若现,清幽寂静。作者采用了中国画“分水”皴染技法,画出了山的层次、景的远近,描绘出一幅极富韵味的中国山水画卷。特别是釉下红、蓝、豆青(山...
15日上午,“造化心源•当代山水画系列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约 300件作品以多元的美学立意来诠释当代山水画的历史文脉及承传发展,喜欢山水画的朋友,快去瞧瞧吧。 据悉,本次展览在“造化心源”主题下,分为“坐望云起·全国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天地栖境·方向水墨作品展”、“游心方外·艺术家眼中的山水”以及“院风新锐·当代青年山水画提名展”四个板块,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大专业艺术机构的优秀艺术家的...
战乱纷争的魏晋南北朝,在道家“天人合一”、儒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等思想影响下,不安的人们将视线从人与事转移到山与水,寄情其中,寻求安抚与慰藉。山与水犹如一剂良药,治愈了惶恐的人们,也促成了依附人物画存在的山水画独立成科。自此,文人画师们将情思与山水交融,付诸笔端,在勾皴点染、干湿浓淡、开合散聚中追求意境与气韵,于艺术主张与情感表达中探索风格传变,创作出不朽的山水画作。作为临摹学习的画稿、情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