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隋 盛水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 高2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7厘米 此尊为鼓腹、长颈、平底,肩部有四系,双螭把手,螭嘴探入尊口作饮水状,颈部有突出竹节纹,腹部为弦纹,壶嘴为鸡首形,青色釉。隋代青瓷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尤以壶和瓶变化较大。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的两种带流的有青瓷鸡头壶、青资凤头龙柄壶八棱形短嘴壶等;无流的壶,多流行于南方,基本特征...
清 高17.3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15.8厘米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为康熙时所创烧。它的釉色浅而发蓝,甚似天蓝,故名。它的化学成分含钴为2%以下,釉中的铜、铁、钛等元素均起呈色剂作用,而且成色稳定。天蓝釉的器物在康熙时多为小件,以文房四宝类为多。此件菊瓣形的天蓝釉尊为康熙时精品,十分罕见。
清 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 这件瓷尊是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
酒器 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 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但整个图象仍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的区别。
记者昨日从邯郸市临漳县文物旅游部门获悉,当地村民春节期间整修土地时,意外发现两尊无首佛造像。经有关专家初步推断,佛造像为金代文物。 据介绍,出土佛造像地方属于一处佛寺基址,位于临漳县张村集乡花佛堂村,两尊佛造像均为白石材质,大小、形状基本相同,身高一米左右,目前没有发现佛首,佛身写有“大定二年”的铭文。 据了解,历史上与邺城有关的“大定”年号有两个,一是北周时期,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年...
本文介绍的刻花瓜棱花口尊是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器物,高14.5厘米,口径13厘米,至于作者给出的鉴别依据是否恰当,请藏友们阅后给予赐教。 该花口炉胎色白净,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青白如玉。釉薄的尊面如:花口边沿、凸棱折线、刻花楞边、镂孔和葵足的边缘等处,或露胎 白,或微泛黄;釉厚的炉面如:颈肩和腹胫之间,瓜棱凹纹和圈足外面均显水绿色,用肉眼即可看出釉层内有细小气泡。 该花口炉...
四川大学陈德富教授在《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中著述:“辽三彩是我国低温彩器中一个重要品种,辽瓷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独有时代特征,颇具艺术魅力,历来为我国人民厚爱,是辽文化的宝贵遗产。” 此件辽三彩螭龙双耳尊(见图),高17厘米,腹径12厘米,足径7厘米。敞口粗颈,壁厚体沉,深腹圆底圈足。胎土细软呈浅红色,器内无釉,可见拉坯痕。通体施乳白釉不近底,釉汁凝混失透,釉面开片似冰裂纹,局部稍有剥落,含有...
尊盘—商周十大青铜器精品之一 在曾侯乙出土的青铜器中,尊盘是最精湛的工艺品。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铸造学会的传统精铸工艺鉴定会鉴定后认为:“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青铜盘,造型端庄优美,纹饰精巧、复杂。是现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复杂、精美的珍品。” 它被列为商周十大青铜器精品之一,也是曾侯乙墓中唯一无人复制、仿制出来的铜器。 尊和盘是两件器,放在一起又浑然一体。尊是盛酒的,盘则是装...
大尊缶出土共2件,造型一样,大小相近,花纹相同,两件大尊缶分别高125、126厘米,腹径100、102厘米,分别重292、327.5公斤。此为两周时期已出土的最大的两件酒器,应为储酒器。 器体采用两次铸接,内壁上可见两模合接处有凸起的箍带。器表有纵范痕四条,每截为四块范合铸,两次铸的范痕不在一直线上。盖钮和腹钮均为铸接。这种分铸法如同联禁对壶一样,技术水平相当高超,是大型器具采用分铸法的精品...
康熙青花瓷在沿袭明代遗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独步本朝”的鲜明特征,被收藏界誉为“翠毛蓝”、“宝石蓝”和“五彩青花”。 图示青花花鸟纹观音尊,高20.4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短颈微束,丰肩鼓腹下收,近底处外撇。浅圈足底内施釉,署青花双栏圈图记款。 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上著述:“有些器物是康熙本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
鸟纹铜尊(宋代) 铜陵市文物管理所1981年征集。该尊器体圆形,表面呈黑色,通高40.9厘米,口径20.8厘米,大口外侈,方唇圆滑,长颈,鼓腹,高圈足。肩部饰一周鸟纹,作飞翔状,并且左右各铸一环形首,环钮上为兽面纹。腹部饰满一层直线曲折石雷纹做为衬底,线条整齐、匀称。主题图案为一周凤纹和蝉纹,浅浮雕式。该尊从器形上看,类似安徽阜南县出土的龙虎尊。这件器物为仿造品,无论从造型和铸造工芝方面部难...
青铜酒器,在我国酒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青铜器萌生于夏商时代,延续了近1600年之久。青铜器在当时也属于一种工艺品,它是我国古代文化一大创造,且不同时代的器物有不同的造型和不同的纹饰风格,每一种纹饰均有一定的含意,且蕴含着古人的思想,是古文化的一种反映。早期纹饰有三角、乳丁、饕餮、蝉、夔尤、蟠螭纹等,类型很多,仔细观察有像龙、牛、羊、鹿,还有像凤鸟的。 中国青铜器有不少是用人的面形作为装...
24日记者从山西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工作人员在开展文物保护日常保养工作时意外发现一尊造像,约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 据介绍,此像没有被日本学者的十六卷本《云冈石窟》记录,也不是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提到的大小造像51000余尊的之一,系最新发现。其雕刻位置十分隐蔽,与其他造像相比有着特殊意义。 该造像雕刻于云冈石窟一个梁孔内,风化严重。长圆脸,额头中央突出一圆形发髻,五官...
南宋双耳四足青铜方鼎 说起苍南,也许您最先想到,也许是金乡的那座几度被毁几度重修的文昌阁,也许是蒲城那座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城堡,也许是桥墩的保留着依山而筑的300余间清初样式古建筑的碗窑古村…… 但是,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要为您讲述的却是这些故事以外的另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 虽说是鼎,但它体型却格外地“迷你”。那么,当时的工匠为何将它做成这般...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承前启后、进入新时代的开局之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