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周昭王时期 1969年山东黄县归城小刘庄出土 通高18厘米 口径16.8厘米 足径12.2厘米 器敞口侈大,颈部较长,腹下垂而鼓,圈足低且外侈。颈、腹间铸两周凸弦纹,中间饰屈身龙纹。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高25.5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4.2厘米 器形体似觚,略粗,上口侈大向外平展,腰部微鼓,圈足下作阶状。腰部鼓起部位上下各以两周凸弦纹为界,中间以云雷纹为地,饰饕餮纹。器内底铸图形 ,为一象,长鼻向上弯曲,刻画简约,生动传神。其下铸铭文“祖辛” ,是作器者先祖的庙号。(撰稿人:于成龙)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河南新乡出土 通高44.9厘米 口宽33.9厘米 器上口侈大上折,宽方缘,颈部较高,下部收敛,折肩,下折为腹,壁微斜,圈足较高。肩部四角各卧一兽,四面中部各置一兽首。整器四转角处及四面中部各置三段扉棱,耸于器外,气势恢弘。此器通体以繁密云雷纹为地,浮雕式饕餮纹、龙纹作为主题凸起其上,同时,饕餮纹、龙纹自身阴刻线纹,其目部尤为鼓张,又进一步凸起。...
清 高11.2、口径11.5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器呈撇口,束颈,阔肩,扁腹,底为三乳足。肩部有对称双系,腹下部有一周凸起的乳钉装饰。通体施仿汝粉青色釉,釉面有小开片纹。底部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又称“花囊”,造型端庄秀美,胎质细腻,釉面凝厚莹润,光亮平净,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官窑制作水平。 (张润平)
清 高19.7、口径13.5、足径9.5厘米 1956年周庆岐先生 捐赠 唇口,束颈,长腹,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器身施仿钧窑变釉,外底施酱釉,并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窑变釉为宋代钧窑所创烧,釉料中有多种呈色剂,如铁、铜、锰、钴等,经高温窑火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出现鲜艳夺目的釉色,如红、紫、蓝等色交错在一起,绚丽多姿,妙趣横生。窑变釉开创了我国釉彩装...
清 高23.8、口径7.6、底径8.2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器呈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腹部饰对称双耳。口内、外壁及器底施炉钧釉。底部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时期,是两次入窑烧成的低温釉,釉色仿钧,雍正时期釉面呈红、蓝、紫、绿、月白等色,组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乾隆时期炉钧釉制品,初其釉面仍有雍正时期釉面特征,以后釉面逐渐呈蓝、绿、月白各...
清 高41.3、口径11.5、足径13.2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赠 清代官窑瓷器。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造型呈直桶形,因形似灯笼,又名灯笼尊。器内壁施豆绿釉,外壁为白地粉彩,口沿描金彩,口部为如意云头纹,腹部绘各色菊花及山石纹,并有乾隆御题诗:“看到东篱觉有神,风流画史更诗人,素华独殿群芳后,个里原藏万卉春。”底施豆绿釉,书礬红“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粉彩为釉...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 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 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该尊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
9日,在参加了为期10天的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特展《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后,被誉为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的晋侯鸟尊平安返回太原市,此次随晋侯鸟尊返回的还有其尾部象鼻本身残缺的残件。 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出土于位于山西省曲沃县的晋侯墓地。自1992年春,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连续抢救性发掘,到2000年底,19座墓全部清理完毕。 ...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六”。 传世宋代钧窑瓷器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较为少见。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
春秋 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 盛酒器 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 通高35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12.5厘米 器宽体,方口,直颈,弧肩较广,四环钮,鼓腹,矮方圈足。器盖微拱,顶中央置一套环,四边中间有四环钮,可以绳索与肩部四环钮相系。器盖口缘、器身口缘与圈足饰蟠螭纹,器身以铜嵌作兽纹。此尊缶出土时置于方鉴内,两者配合使用,尊缶为盛酒器...
春秋 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 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 通高29.7厘米 口径25.3厘米 足径19.7厘米 器体似觚较粗,上口侈大作喇叭状,周缘外翻而平张,下腹部凸起,饰饕餮纹。器内壁铸铭23行95字,记述了公元前518年蔡昭侯为大孟姬作媵器之事。铭中语句“敬配吴王”,是蔡、吴两国通婚的证明。 蔡是周武王母弟叔度的封国,后因叔度参与商纣王子武庚的叛...
西周 周昭王时期 1969年山东黄县归城小刘庄出土 通高18厘米 口径16.8厘米 足径12.2厘米 器敞口侈大,颈部较长,腹下垂而鼓,圈足低且外侈。颈、腹间铸两周凸弦纹,中间饰屈身龙纹。 器内底铸铭文3行21字,记述作器者启随周昭王南征。此篇铭文的布局竖有行,横无列,错落有致,用笔刚劲,结字方正,书风雄健。(撰稿人:黄一)
唐 高40.1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2厘米 盛器,圆口,长颈,颈上饰三道凸弦纹。圆肩,鼓腹,由肩向下内收,平底。肩部两侧向上伸出龙形耳,龙头长角,两侧双耳,圆眼,吻较长,张口衔沿作饮水状,体施青釉不到底,下部露胎,表面有小冰裂纹。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 发掘出的菩萨头冠 近日,大同市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古城东北隅大有仓街附近的施工工地上发现一处遗址,出土有罗汉头像、菩萨头冠等塑像残块以及大量北魏时期的筒瓦、板瓦等。根据这些出土文物,初步研判为北魏寺庙遗址。 5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工地上5米长、5米宽的探方有20多个,最深的近2米,考古工作者正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