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工人正在清理洪保墓后室。快报记者 胡玉梅 摄这是曾经陪伴郑和下西洋、一生漂泊在海上的都知监太监洪保的墓。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南京祖堂山明洪保墓。清理了一个多月,这个并不庞大的古墓,前后室已清理干净。蜿蜒的排水沟,直径1米左右的陶制大缸,墓主生前佩戴的玉环、银器,还有墓壁上4个铁环,都给古墓增添了几分神秘。600年前的长明灯是这样使用的古墓是个三重门。第一重是砖垒的墓门,第二重是六七厘米厚的木门,第三...
“宣德金牌”铭文 郑自海/供图 “宣德金牌”正反面 郑自海/供图 7月5日至7月9日,第一届郑和国际研讨会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三百多位郑和研究学者参加了这一郑和研究界的盛事。在会上,来自美国的李兆良博士拿着自己收藏的一块“宣德金牌”宣布,郑和船队很有可能到过美洲。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郑和后裔郑自海先生...
建设中的郑和航海纪念馆 记者合宇聪/摄 总投资1700万元、占地7.19亩、设置20余个展厅的郑和航海纪念馆日前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纪念馆将全面展示郑和的生平事迹。 郑和航海纪念馆坐落于郑和公园内,总建筑面积4721.1平方米,仿明式建筑风格,内设置20余个展厅。建筑分四层,第一层全面展示郑和的生平事迹。第二层有室外航模展示广场,主厅放航海图、郑和半身像(油画)以及四合航海家画像。第三层主厅...
605年前的7月11日,郑和船队开始了首次西洋航行。正在对郑和下西洋船队副使——明都知监太监洪保墓进行考古发掘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郑和下西洋船队的高层领导大多葬于南京。”他同时又不无惋惜的表示:“之前发现的几座墓葬,一个都没有保留下来,实在令人痛惜。” 半个月前,在南京牛首山南麓,气势恢宏的洪保墓被发现。他是郑和...
中新社南京7月11日电(记者唐娟)605年前的7月11日,郑和船队开始了首次西洋航行。正在对郑和下西洋船队副使——明都知监太监洪保墓进行考古发掘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郑和下西洋船队的高层领导大多葬于南京。”他同时又不无惋惜的表示:“之前发现的几座墓葬,一个都没有保留下来,实在令人痛惜。” 半个月前,在南京牛首山南麓,气势恢宏的洪保墓被发现。他是郑和七下西洋的主要...
古墓出土的墓志确凿无疑地显示墓主人为洪保。 位于江苏江宁县的“郑和墓”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热点。 考古人员在古墓挖掘现场。 25日,一则《南京发现明代早期墓 有关部门证实为郑和墓》的消息引来广泛关注,清晨已经被各大网站竞相转载并迅速成为南京各家报纸的头条,有关媒体振振有词:“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郑和之墓。”一时间让人浮想联翩。但半天不到,下午三点,南京市文物局和...
考古人员正在勘察古墓后室。大墓正在挖掘中,初步推断此处仍是其衣冠冢,明史一大悬案有望即将破解南京祖堂山发现一座明代中早期大墓消息,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一对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虽然考古专家对墓主身份始终不愿透露一丝风声,称目前挖掘还没结束,最后会向社会做出一个交代,但昨晚10点钟,记者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郑和之墓。氛围神秘 考古专家封锁消息昨天,市民...
古沉船上打捞出的青花仕女大盘位于广东汕头南澳岛海域的“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的大规模打捞前天重新启动。当天共有8箱文物出水。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乘船只究竟有多大、构造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仍争论不断,有专家认为,“南澳Ⅰ号”的考古工作或有助于发现明早期郑和船队船只秘密。推断目的地东南亚据悉,本次考古发掘的重点是将船体内文物清空以避免台风袭击,之后将进行船体打...
五谷树看上去很不起眼 在扬州老城南河下小巷子里,有一棵“奇树”,史书记载它“结子如五谷,亦有似鱼蟹之形者”,也就是说,它结的果实好似谷物,也能长出像鱼、蟹模样的果实。它就是五谷树,相传是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树种。 这棵五谷树20厘米粗细,高约2丈,栽种这棵树的夫妻俩已去世。据园林局绿化专家孙如竹介绍,这棵树是从安徽引种过来的,几年前,他看后确认是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