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浏阳铜爵713岁 天马山出土,见证浏阳书院文化 编者按:作为浏阳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记录者和展现者,浏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浏阳博物馆正处于新馆筹备阶段,届时将成为浏阳又一处地标性建筑。 一直以来,浏阳市博物馆重视对历代浏阳地方文物精华的收藏,现有包括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馆藏文物7000余件,藏品自成体系,特色突出。为让更多的读者走近浏阳、了解...
为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公众的能力,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参观体验,近日,铜陵市博物馆推出自助语音讲解服务,观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听取展厅内重点器物及场景的语音解说。 据了解,有了自助语音讲解服务后,观众可凭喜好和兴趣自主选择听取相关文物的语音解说。目前,该自助语音讲解已在主陈列铜文化展厅覆盖了十余个讲解点,每个点有专属编号及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馆将...
遗产编号 ⅲ―26 所属地区 云南·文山州·文山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广南...
在岭南,考古发现出土随葬器物超过100件的青铜大墓只有3座,一座在肇庆,两座在罗定。在罗定的两座先秦青铜墓葬,一座在太平镇南门垌,1977年在水利工地发现,出土时经人为挠乱;另一座在沙艹两背夫山,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经科学发掘,埋葬序列基本清楚。这两座墓葬,有很多新的发现,但也留下了10个未解之谜。 罗平背夫山出土的战国青铜鉴 第一个未解之谜: ...
遗产编号 ⅲ-20 所属地区 湖北·恩施州·宣恩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宣恩县 申报日期 2007 土家族民间体育活动之一--八宝铜铃舞 土家族的八宝铃舞,是根据土老司法事活动中的动作编纂的,依其舞具"八宝铜铃"而命名。八宝铜铃,是用一根一尺长、直径两公分的硬杂木为铃把,上顶刻一马头形,下底砍一个三寸长半弧形叉为马脚,两端各系四个鸡蛋大的铜铃(...
5月25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出土竹简加固完成,正在等待文字释读。 记者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青铜器修复实验室看到,一批已修复完成的青铜器正在等待移送文物库房。青铜器整形修复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仲陶说,文保工作者主要通过整形、焊接、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文物达到展陈效果。目前,已完全修复的青铜器为80多件,仍有2...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重庆·铜梁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铜梁县 申报日期 2006 道具舞蹈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 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小彩龙、竹梆龙、荷花...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广西·百色·田林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西省田林县 申报日期 2006 铜鼓舞是木柄瑶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流传于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的瑶怒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山花。 铜鼓是木柄瑶祖先迁徙携带的宝物,一直被视为神灵。每年农历正月初...
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位于铜陵凤凰山旅游景区内,据相思树景点200米,据原址3公里,车辆可直达,于2011年6月28日对外免费开放。 纪念馆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采取徽派古民居风格,参照原遗址周氏私立小学(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建筑式样建造而成。共分前后三进,主楼分上下二层,展厅面积400余平方米,是义安区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纪念馆。 在布展设计上,纪念馆...
23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漆器和竹简的相关修复和研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有100多件青铜器修复完成,这些青铜器包括编钟、博山炉、连枝灯、铜鼎、铜壶等,在完成修复工作以后,这些青铜器将补充进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与广大市民见面。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漆木器当中,竹简是最为核心的文物之一。记者在...
日媒称,5月18日,日本兵库县南淡路岛市教育委员会宣布,在该市的“入田稻荷前”遗迹中出土了三枚被称为“货泉”的青铜币。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5月19日报道,这种货币于公元14到40年间在中国铸造,并于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后250年)传至日本。 报道称,南淡路岛市教委表示,包括本次在内,日本国内共发现179枚“货泉”,但像本次这样数枚钱币呈重叠状态被发现的情况极为罕见。 南...
鎏金铜蚕 1995年,怀抱孙女的谭福全 谭福全的妻子付远香介绍当年发现『鎏金铜蚕』的地方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见证古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这段时间,“鎏金铜蚕”已迅速成为“陕西网红”。日前,华商报记者深入石泉县采访了解鎏金铜蚕出土的故事。 谭福全带领子女淘金 发现“鎏金铜蚕” ...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河南·漯河·源汇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源汇区 申报日期 2007 铜器舞始于清朝中叶,流行于许昌县艾庄乡一带,人数不限,少者30人,多者30余人。演出时,队前设各色绸制三角牙旗20面,旗杆丈尺,旗面5丈,排列左右;另设缎锦旗一面,右上角书“××县××村”,中书“××社(会)”。起舞时,火铳轰鸣,鞭炮不断。余者,鼓、锣、铙...
2015 年11 月至今,为配合镇丹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对孙家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经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推测其为镇江大港吴国遗址群中的一处青铜器铸造遗址。 地理位置 遗址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北距长江及吴国贵族土墩墓群所处的长江南岸山脉约10 公里,东北距断山墩遗址约3.6 公里。遗址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西侧有一条宁镇山脉余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北侧有一条...
“骆越”是商周时期活动于今岭南地区的古越人,产生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灭亡于公元前111年。展览展出共计70件珍贵藏品,其中68件为战国骆越青铜兵器,另外两件为与军事相关的青铜鼓和釜。“骆越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骆越青铜兵器!其内涵丰富、工艺精湛、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馆长陈建明说,“这次骆越青铜兵器展,通过对祖先留下宝贵遗产丰富信息的发掘和解读,展示先人们曾经的热血精神。他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