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公元前2300年左右,一座庞大的史前古城在晋南的汾河之滨崛起。在这里,王族墓地、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作为都城的基本要素,它全部具备。人们不禁将它和传说中的“尧舜之都”联系起来。这里出土的一件陶壶上,两个朱砂书写的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一处半圆形遗迹,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凡此种种,...
经过两天发掘出土大量北宋瓷器碎片、古砖和一把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昨天上午,记者从山东青岛莱西古塔发掘现场了解到,经过考古人员两天的细心发掘,一座古式建筑风格的八棱形古塔地基呈现在人们面前,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宋代瓷器碎片和一把保存完整而精美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莱西市文物所柳所长告诉记者,古建筑地基的发现,基本证实了这里确实是一座古塔,但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就是宋代古塔,也许年代还会更早一些。发掘首日出...
2010年7月29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联手推出的“考古中华”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该展览是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的系列庆典活动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等领导、嘉宾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展览展出考古研究所60年来在以夏鼐为代表的前后四代数百位考古学家历经风雨,披沙拣金所获取的各种重要的成果。40...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对分布于秦岭以北、长江以南,以及秦岭和长江之间的古代居民的头面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南北方人群体质特征差异分水岭。 最近,该所吴秀杰副研究员等经过详细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长江以南的居民表现为宽的鼻部和较矮的上面部,秦岭以北的居民表现为较高的上面部和较高的眶部,而位于秦岭和长江之间的人群其体质特征比较复杂,有些特征倾...
中国考古学家将开始搜寻一艘中国船只的残骸,据信这艘船600年前沉没于肯尼亚沿海海域。船只残骸可为中国与非洲东部的第一次接触提供证据。 这个考古项目为期3年,工作人员将搜寻肯尼亚北部沿海的拉姆岛和马林迪港。该项目由中国和肯尼亚联合开展,此前当地发现了来自中国明朝的瓷器。11位专家先期发掘陆上关键遗址,之后海上发掘队伍将于8月份抵达。 据信,这艘船是在明朝时期航行至此的,它属于郑和的舰队。郑和于1...
记者27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简称社科院考古所)在北京举行的60华诞庆典上获悉,作为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该所积极推动考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接待外国学者来访千余人次,并派出百余人次赴国外讲学、考察。 与此同时,社科院考古所积极参与三门峡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积极支持安阳殷墟遗址、丝绸之路中国段、西安大明宫遗址等申...
中新网宜宾7月27日电(陈涌徐伟)7月27日,四川省宜宾市广播电视台透露:人文纪录片《文博大家曾昭燏》已完成所有拍摄和播出前的各项准备,即将于8月初首现央视银屏与全国观众见面。 曾昭燏(1909—1964),湖南湘乡人。1954年9月任中国最早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院长直至去世。曾昭燏曾领导和主持了南唐二陵、大理等著名考古发掘数十次,著有《大理发掘工作》、《南唐二陵发掘报告》、《中国铜器铭文与花...
考古中华 开幕式剪彩 中国网讯 7月29日上午10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联手推出的“考古中华”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开幕式。据悉,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考古学专题展览,展出的400多件珍贵文物,近七成是首次向社会公开展出。 “考古中华”是首都博物馆2010年举行的第三个特展,也是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的系列庆典活动之一。展览展示了考古研究所60年来在以夏...
1、陶寺文字扁壶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陶寺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3900年左右,大体相当于我国古史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临汾地区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陶寺遗址进行了长期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文字扁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收获。 文字扁壶出土于陶寺遗址灰坑H3403,...
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也一直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对这一课题仍在不懈的探索之中,但已经可以看出,在中国这一革命大致发生在距今约2万年至距今1万年左右,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离开寒冷的冰河时代,沐浴在全新世温暖的阳光之下,逐渐学会了烧制陶器、磨制石器、驯化作物和定居村落,开辟了人类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转变的新...
7月26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赵德全副主任在省文物局赵荣局长、秦陵博物院吴永琪院长、段志长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考古发掘工地,亲切看望了考古工作人员,并对全省广大文物工作者表示慰问。 赵德全听取了赵荣关于近期陕西省文物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文物保护规划方面的汇报、吴永琪关于一号坑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后,对近年来该省文物工作特别是大遗址保护工作、考古工作取得的显著...
陶寺文字扁壶龙形器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和9000年前的稻米什么样?秦朝阿房宫是未建成还是被烧毁?古代如何用开颅术治病?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问题,将在“考古中华”文物展中,得到一一解答。今天“登陆”首都博物馆的这场“重头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考古学专题展,400余件展出文物中,有近七成是第一次在公众前“露脸”...
中国迄今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考古学专题展览——“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成果展”,29日在首都博物馆如期开展。60多处重要聚落址、都城址、佛寺遗址与大型墓葬等考古发掘出土的4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亮相,7成以上为首次与公众见面。作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甲子诞辰庆典活动之一,“考古中华”展是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