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这样。无怪乎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他们论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著作冠名为“青铜时代”。 说起青铜时代,使我们立即联想到古代文明。确实,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
20世纪中国青铜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分期断代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臻成熟,这一点在西周青铜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西周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但断代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则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在整个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世纪中国青铜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分期断代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臻成...
全器伪作大约有两种方式: 1、不以真器为模本,而是自行设计形制、纹饰。在设计时可能参考《考古图》、《博古图》等书所著录之图像及铭文,这些书摹绘本已多失真,再加上作伪者又常对器形与纹饰作局部改造,铭文亦多加以杜撰,于是使此种伪器常出现形制、纹饰不合规范,形制与纹饰不吻合及铭文字体、文句不合古法之漏洞,多见于乾隆以前伪器,在《西清古鉴》等书中即可以看到此种器物。如该书之“商父庚鼎”,形制虽无大...
青铜器收藏的门槛很高,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贸然步入收藏,就会“打眼”、“吃药”。收藏圈里的共识是,青铜器造假的类别之多、数量之巨、时代跨度之长,堪称全国造假第一。近两年来,随着青铜熨斗的价格不断攀高,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故此也未能避免“被造假”的命运。 有媒体报道,目前仿制一个大件青铜器大约只需3000元,像熨斗、铜镜等小件,则更便宜,买家拿货也就几百元左右,但是当他们再转手,这些东西的价...
1978年,元氏县城南部韩信点将台对面的“霸王岗”上陆续出台神秘铜罐。这些器皿到底是什么东西?元氏县西张村村民将发现层层上报,专家很快鉴定出来,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价值巨大。先后两次发掘,一共出土34件青铜器和多件其他文物,此后,专家们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一个不见于历史记载的神秘方国——軧国的神秘面纱。这次出土的青铜器,是最早用文字记录石家庄历史的实物。 34年过去,当年出土青铜器的...
在收藏青铜器的过程中,不时有藏家因买到赝品而大呼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代青铜器的了解太少。也有人买到了古时仿制的青铜器而误以为是赝品。古时的仿造品尚有收藏价值,但现代做的赝品则“一文不值”。那么,如何辨别伪造青铜器?藏友提醒,要尽量避免上当,主要还是要从青铜器本身和铭文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青铜器的伪造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但伪器的大量出现始于宋代,由于当时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使得青铜器...
年货、年花逐渐“登陆”市场,顺德大街小巷里的“年味”正日渐浓郁。在这送旧迎新之际,顺德区博物馆也特别准备了一个份量十足的“文化大礼包”,以“犒劳”忙碌了一整年的顺德市民。 遥远的商周朝代为炎黄子孙留下了灿烂的中国古文化,也为全世界留下了斑驳厚重的青铜重器。昨日(1月27日),顺德城市网记者获悉,66件来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将会在2月3日“空降”顺德区博物馆,届时,市民朋友将可在家门口近距离体...
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宜川县东距黄河约30公里处发现一个面积14万平方米的墓地,在对该墓地北区的发掘中,共清理23座墓葬、1座车马坑和5处灰坑(沟)遗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昨日宣布,发掘出的这座车马坑,为陕北高原考古首次发现的周代车马坑,坑内两辆马车装饰复杂繁华,4具马骨依然在列,有两匹马还佩戴着保存较好的青铜马胄,这十分罕见。此次考古发掘,填补了黄河西岸延安东部区域商周时期遗址的考古发掘空白,...
曾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随州叶家山考古备受瞩目。昨日,记者从2014年湖北省考古所田野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叶家山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项目已经对200件叶家山发掘的珍贵青铜礼器进行清理和修复。 据统计,叶家山古曾国墓葬群140多座墓葬坑、7座车马坑,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发掘出土青铜礼器500余件,形式多样,品种较全。不过,由于其年代久远,其中380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宜川县东距黄河约30公里处发现一个面积14万平方米的墓地,在对该墓地北区的发掘中,共清理23座墓葬、1座车马坑和5处灰坑(沟)遗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昨日宣布,发掘出的这座车马坑,为陕北高原考古首次发现的周代车马坑,坑内两辆马车装饰复杂繁华,4具马骨依然在列,有两匹马还佩戴着保存较好的青铜马胄,这十分罕见。此次考古发掘,填补了黄河西岸延安东部区域商周时期遗址的考古发掘空白,为陕北...
在赵春安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陈列在柜子里的那些有着深绿色锈迹的青铜镜,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面镜子,“这是宋代的麻姑献寿故事镜,”镜子右侧有一个仙伯,头顶莲花金冠,如意云头簪,外披对襟鹤氅,手执佛尘据石而坐,左边人物头梳坠马髻,身穿阔叶大衫,环配叮当,手托寿礼,应为麻姑形象。“这是一个台湾藏家的藏品,我从拍卖行买过来的。”随后,他又从柜子里拿出另外一件,“这是个金代山海经故事镜。”赵春安让记者仔细观察...
中国青铜文化源自夏代晚期,1959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了夏代宫殿遗址,出土了鼎、斝、爵、盉等最原始的青铜器。其后在长达1500余年时间的夏、商、周时期,古代工匠创作制造了许许多多各种用途、各种器形的青铜器,中国青铜文化得到了辉煌的发展。作为青铜文化载体的青铜器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大多数出自墓葬、遗址或者窖藏。不同的储藏条件、不同的储藏环境造就了青铜器表面不同结构、不同外观效果的锈蚀物。 ...
衡阳县井头镇云水村村民肖柏子1月19日在挖沙时,惊喜地发现了3件青铜器物。肖柏子主动将文物上交给衡阳县文物部门,经专家鉴定,3件青铜器物属于战国时期文物。 据了解,肖柏子在自家房屋后山挖沙时,无意中挖出一把古剑,随后相继挖出一件青铜戈和一件青铜小匕。 “刚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烂铜烂铁,准备捡回家卖破烂。”肖柏子告诉记者。回家后,他对这3件青铜器进行认真观察,判断可能是文物,应该上交给县文物部...
谈到青铜器收藏大家,其实始于清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这件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时代铜器,上有铭文32行499字,毛公为感谢周王,铸鼎记录其实。这件前三代重器,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山东潍坊“万印楼”主陈介祺获得,陈氏收藏玺印7000余方,陈介祺以一件青铜重器跃身于金石界,自此才有“南潘北陈”。陈氏病故后,1902年两江总督端方,强卖“毛公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