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京津冀探寻起源地文化万里行走进宽城,全国近百家知名媒体、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同回望历史,展现宽城满族文化魅力。 京津冀探寻起源地文化万里行走进宽城系列活动由宽城满族自治县、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等主办。在活动中,举办了中国满族文化美食节,展示满族饮食文化;举行了县域大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研讨明晰了县域大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举措。 宽城的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5%,保留着许...
2016年9月23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6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会议室举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系的吉迪(Gideon Shelach-Lavi)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东北地区农业起源的多维度、跨学科研究——以阜新项目的初步研究结果为例”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梁中合主持并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
9月21日,第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圆满完成所有议程,胜利闭幕。旗政府旗长于宝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在闭幕式上讲话,旗委常委、旗政府常务副旗长李雨时主持闭幕式。 于宝君在闭幕式上对莅临此次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参会企业、各级媒体、承办单位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于宝君表示,此次会议准备充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收获巨大。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思路对我们发展有机...
新证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黍(Panicum miliaceum)和粟(Setaria italica)两种小米都起源于中国北部,后对外传播,在史前时期便已到达欧洲和印度。 20日,考古专家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上指出,这一史前考古实证将有助于厘清中华文明农业起源和传承发展的路径。 本世纪初,敖汉旗境内的兴隆沟遗址发掘出距今约8000年的粟和黍碳化颗...
进入新千纪,近东地区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的重心逐渐向两河流域上游地区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下游传统核心地区难以顺利开展考古工作。本是迫不得已的重心转移,却为从更宏大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认识丰富多彩的早期国家起源进程提供了新资料和新思路。2007年,叙利亚北部布拉克遗址的发掘被评为当年的世界考古十大新发现,其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隆重发表。近年来,土耳其东部阿斯兰遗址的连续重要发现又引...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玉文化的国家,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新石器中晚期草原先民用原始砣机制作骨器,为中华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后期产生巫玉和王玉的前提。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经过十多年的收藏、整理、研究,现对远古的骨器与玉器之间存在的关系作粗浅的分析。望能解开一些远古玉器的千古之迷。 1、人面器 人类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期后,进入新石器时期,随着草原各个聚落...
中国山水画最早起源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发展到唐代成为独立的画科,当时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的青绿山水和以王维开创的水墨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最为著名的两大流派。到了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更为成熟,构图与画中瀑布、山石、房屋等的表现形式,都有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范宽和郭熙。范宽的山水画,喜欢以雄伟壮观的山体主峰作为绘画的主体,通过虚朦处理的过渡,下接描绘细致入微的...
中国画的起源,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和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
袁广阔,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于河南镇平县,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 1考古工作 自1986年以来,在河南先后主持发掘的重要遗址有汝州煤山、南阳叶胡桥、汝州洪山庙、伊川南寨、辉县孟庄、焦作府城、固始高墩等,其中一些为重大考古发现。 1、1989年,在汝州洪山庙发现仰韶文化最大的瓮棺...
连续四次的北阡考古,和青岛的海洋文明紧密相连。考古专家在首次考古中,就已经发现了早在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类生活的遗迹,但考古讲究证据链条,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才有了接下来的多次发掘。这不仅能弄清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序列,还能从其自身文化因素、贝壳种类变化,了解到青岛沿海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从发掘的地层堆积(地层堆积,地质学专业术语,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
神秘的巴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方?这个困扰考古学界、同时也让公众倍感兴趣的话题,如今有了新的证据。刚刚结束宣汉罗家坝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的四川省考古院考古队员郑万泉,近日在一国际考古会议上介绍了《川东巴文化新发现》。据他透露,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存,为证明巴文化可能起源于川东北提供了考古证据。 郑万泉介绍,宣汉罗家坝遗址在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这处具有深厚文化...
【摘要】关于商族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利用人骨考古学的方法分析商族的起源问题,研究认为,商族是一个由多种体质形态和种族成分构成的混合人群;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式,本文认为商族的起源可能与中国东北地区西部、西辽河流域的古代人群有关,但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中原地区古代人群的基因影响。 【关键词】商族 起源 人骨考古学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商系墓葬人骨资...
一、隋唐五代时期玉器概述 隋、唐、五代的玉器,从风格和类型上看,应属于一期,唐代是主体,隋和五代是前奏和余波。隋代的玉雕风格基本上接近前代的风格和雕刻手法,至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之后,开始出现变化,略有一些新的动向、新的尝试,但由于地方不同。风格和手法也就各有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样式,而隋朝已匆匆夭亡了。 可是这对下一时代唐代来说,确实起到了酝酿和发展的作用。 唐代...
我国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起源非常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在渐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象牙镂雕刻筒、象牙梳、象牙珠、象牙管等精美工艺制品。新石器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种种技法来表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