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画 中国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起源于明末,距今有几百年历史。内画鼻烟壶是融绘画书法以及特制的料器为一体的综合手工艺品。内画的画法十一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等材质的壶坯内反手作画,划出细致典雅的人物、山水、虫鸟、花草等图案。如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渐渐成了内画鼻烟壶的热门题材。(讲解: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内画艺术家谢珊珊任子鹏 整理/摄影)
在探源研究众多的遗址中,安徽凌家滩遗址在年代上相对要早,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凌家滩位于最早的节点之一。它的玉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一条2000多米长的宽大壕沟,将生活区和墓葬区分割开来,反映了先民的“规划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凌家滩遗址,进一步了解早期中华文明。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自1987年发掘以来,已经出土大量...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情况与进展,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强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坚持“四个自信”,3月25日,艺术教育中心特邀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王巍教授作客我校“南山艺堂”,为全校师生送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报告在友谊校区材料学院3楼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台炳龙主持,材料科学与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教...
1.神话历史的内涵 神话历史一词系新史学在特定时期的产物,它与历史观念的改变密切相关。1985年,美国学者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在美国历史协会第100届年会上发表了题为《神话历史:真理,神话,历史和历史学家》的演说辞。[1]在这篇演讲稿中,麦克尼尔首次界定了神话历史的概念与内涵。在麦克尼尔眼中,史学并非是一门科学,相反,它是一种以主观阐释和叙述为主的哲学...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 “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 “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
礼仪是人们在各个交际圈子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个懂礼仪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青睐。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礼仪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那么,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礼仪的历史起源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称为 “重九”。 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 “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是什么?风俗习惯有哪些?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
礼仪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一门学问,公交车上为需要的人让座、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如果你连这些基本的礼仪都不懂,要怎么在人生道路上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在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也无法知道为什么。认为天地间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对天地鬼神的惧怕,敬仰。人们就会举行一些形式,用...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造纸术始于何时,最早的纸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此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造纸术是东汉中期由蔡伦发明的。然而,多项考古发现证明,造纸术的发明时间要向前推至西汉。 西汉古纸获得证据支持 我国古书对汉代造纸术缺乏足够记载。在与此有关的史料中,蔡伦造纸的记载显得非常突出。范晔的《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蔡伦在东汉和帝时期革新造...
在此前三期的六七百年中,随葬物品还没有流行开来,这也说明了当时的聚落成员之间,还是保持着平等的地位,社会也没有出现分化。这次却在墓室中出土了3件玉器、20多件象牙器, 说明当时的聚落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享有特权的人士。 墓主的后脑勺的位置,放着玉石做成的管状束发器。骨簪及其出土位置的发现,说明当时先民有着束发高挽的习俗,并佩戴骨管和骨片这些装饰品。 随着玉器、象牙制品的陆续出土,...
寄托反腐倡廉意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幅《溪山雪境图》,曾赞誉为“北宋妙品第一”。它出自我国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之笔。近日,成都龙泉的一片墓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这名山西画家的墓葬。 墓地全景图 高明克的墓葬藏于高氏家族14座墓葬中,于今年8月至11月期间,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清理而出。结合出土文字材料,考古人员得知,高氏后裔本是山东渤海人,北宋时居于山西,后在南宋初年,...
发掘现场 出土陶器 距今5300年-4500年,嘉陵江流域,四川达州宣汉,气候转暖。树林中,阔叶树更加密集地长起,蕨类植物茂盛成长;潺潺流水中,鱼儿成群摇摆。在这样的环境,一群土著人就地而居。他们打磨出尖锐的石器,渔猎采集而生。其中,一种尖锐的细石叶,成了最普遍的工具。12月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通报,2015年至2016年期间,该院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