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珍贵的历史古籍、一把有了年头的剪刀、一把自制的木槌、一瓶精心调制的糨糊,手下是外行看不出门道却必须过硬的技法,光阴在双手与古籍间流转……昨(3)日,记者在屏山县图书馆内看到,古籍修复师袁华琴正在认真地把一册册不同年份的古籍修缮整理成册,让其承载的一段段文化记忆再度可以触摸、阅读和流传。 精心修复“镇馆之宝” 屏山县图书馆二楼左侧角落有个约20平方米的古籍修复室,里面放着一排书柜和一...
古籍修复师米娜娃尔·阿不都正在修补一本古物文献。 一把有些年头的剪刀、自己调制的糨糊、一个白色面板是操作台,“出气都不敢使劲”,手下是外行看不出门道却必须过硬的技法,光阴在人与古籍默对间流转—古籍修复师米娜娃尔·阿不都这么过了三年。 10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籍修复中心”在乌鲁木齐成立。10月27日,米娜娃尔在修复中心向记者展示了八本泛黄的古书。 “三年了,这就是我...
昨日,我市首家专业文物修复机构——武汉大唐云枫艺术品修复有限公司成立,中山舰博物馆为合作共建单位。 昨日现场,修复师孙威展示了他的修复成果:“中山碗”(存于中山舰)曾碎成8片,被他重新拼合,肉眼几乎看不出拼接痕迹。孙威告诉记者,有些文物修复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有些局部,需要用牙签沾上打磨物打磨,文物图案的一根线,可能需要反复描画上百遍。” 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表示,文物修复是项...
要修复一本破损古籍,必须要将原本拆开,一页一页地去修。 古籍修复是一项细腻的活儿,从针线到锤子,繁多的工具摆放在米娜娃尔·阿不都的工作台上。 面粉、碗、电热炉、剪刀、锤子、各式仪器……在自己“又像厨番又像实验室”的工作室里,自治区图书馆38岁的古籍修复师米娜娃尔·阿不都静静地坐在修复台前,轻轻揭开一页残破不堪的古籍,在修复台的灯光映照下,她眼神专注,仔细地查看着每一处破损和裂纹。米娜娃尔是...
穿越八百载风雨,重庆大足的千手观音已“病入膏肓”。幸得双双妙手,方令这尊“大足石刻的精华”保有重现风华的希望。如此“化腐朽为神奇”之举,仰仗于一个少人问津的群体——文物修复师。 可惜,妙手救得了石像,却难以医治这一行当后继乏人的顽疾。一面是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半数“染病”的现...
在书画界,宣纸有“纸寿千年”的说法。即便此话没有夸张的成分,掐指算来,大部分古籍也到了大限之年。 这些古籍,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不仅记载的内容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外在的形式也是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因此,保护它们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给它们修复呢?千百年来,人们也不断地在总结。公元三世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就记载了古籍修复的一些经验:“书有毁裂,郦...
中国传统书画一般每隔200年左右便要修复一次,从作品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大致决定了未来的修复、传承的时间逻辑。从装裱、修复、保存,老祖宗的手艺和审美理念,再加上后代匠人的摸索,最终形成了如今传统修复的一整套流程,不同的修复专家,因为经验、理念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各成体系的修复心得。而陆宗润,这位学贯中日,集唐宋明清修复方式之大成,运用传统结合高科技,成功攻克了“红色霉斑”这个书画...
重庆晨报 黄宇 摄。 修复千手观音,精密手术如绣花 文物医生们为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每只手都制订了详细病历,2014年她将重焕新颜。 八百多年里,风吹日晒给她带来了一身的伤痛,829只手掌,每只都有不同的病灶。从去年开始,来自全国的数十位“医生”赶到了她的身边,为她集 体会诊,34种疾病得到最终确认。“医生”们耗时大半年时间,为她的每只手作出了一...
山西彩塑壁画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局继山西南部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工程之后,对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将会对山西乃至全国的彩塑壁 画保护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的话说:“中国彩塑壁画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山西有着集中体现,该工程的开展将会在中国文物保护 事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李涛 书画修复师就是“画医”,为书画救死扶伤。正是这一古老的工艺和代代修复师“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技”,才使今人有幸能看到如此丰富的古代书画珍品。 艺海循真 撰文:记者林琳 本期从艺者:广东省博物馆书画修复保护专家李涛,擅长为各类残缺书画作品“回春”。 “书画修复是一门手艺,也是一门艺术。”这不仅仅是我个人,而且是整个书画界自古至今...
在美国国会山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国家广场的心脏地带,由两个美术馆构成了史密森博物学院亚洲艺术收藏的主体,即弗利尔美术馆和阿瑟·M·赛克勒美术 馆——两馆合称美国华盛顿国立亚洲美术馆。该馆馆藏十分丰富,目前拥有1万多件中国艺术品,内容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到中国当代艺术,是除中国以外, 世界上藏有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
穿越八百载风雨,重庆大足的千手观音已“病入膏肓”。幸得双双妙手,方令这尊“大足石刻的精华”保有重现风华的希望。如此“化腐朽为神奇”之举,仰仗于一个少人问津的群体——文物修复师。 可惜,妙手救得了石像,却难以医治这一行当后继乏人的顽疾。一面是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半数“染病”的现状,一面是全国文物修复师队伍仅2000人的窘迫。 文物修复的“全科大夫” 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千手观音...
穿越八百载风雨,重庆大足的千手观音已“病入膏肓”。幸得双双妙手,方令这尊“大足石刻的精华”保有重现风华的希望。如此“化腐朽为神奇”之举,仰仗于一个少人问津的群体——文物修复师。 可惜,妙手救得了石像,却难以医治这一行当后继乏人的顽疾。一面是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半数“染病”的现状,一面是全国文物修复师队伍仅2000人的窘迫,巨大反差之下,是我们对于文物命运的担忧,更是对于文物修复技艺如何传承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