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蒙山大佛是中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它曾经辉煌了800年、消失踪迹600年,如今“残病”多年的蒙山大佛有望重现风采。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15公里的蒙山风景区。据太原大学教授冯巧英,根据史书记载,蒙山大佛凿于公元551年,像高近67米,比四川乐山大佛的开凿时间早162年,是中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据介绍,大佛凿成后,曾引来无数参拜者,...
经过半个多世纪岁月的尘封,昨日,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麓山景区内,经景区一名工作人员的指点,一处由护法战争时期滇军总司令李根源书石的摩崖石刻,最终清晰地呈现在游人面前,成为景区的又一道人文景观。 为护法战争时期滇军总司令李根源所留,迄今已半个多世纪。摩崖石刻位于白鹤泉南侧的笑啼岩,与坡下的马路相距数米远。剥去一层层苔藓,4排整齐的摩崖石刻字清晰地呈现在记者眼前:民国廿六年十二月登岳麓,访李北海碑,祭...
桐梓县夜郎镇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宋墓群,引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昨天,记者赴桐梓对此进行了采访。 修公路挖出古墓 连接习水县温水镇和桐梓县新站镇的习新公路目前正在建设中,这条公路途经桐梓夜郎镇。7月17日,该路段一辆挖掘机挖出了几块异样的石头。“这是古墓!”几位工人经辨认后惊呼。很快,夜郎镇政府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接报赶来,亦认定此为古墓。...
12日,九江市文物部门有关专家向记者证实,近日在庐山区莲花镇龙门沟左侧的深山大壑中发现的摩崖石刻,是庐山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312年,也是庐山目前发现最早的摩崖石刻。 这块摩崖石刻是一块三角形的巨石,正面是行楷“海会寺”三个大字,字行间有“时唐证圣元年乙未岁”字样。据专家介绍,唐代“证圣”系武...
“蹴鞠运动石刻版本的发现,充分说明了早在宋代,重庆乃至四川地区,‘古代足球运动’就相当盛行了! ”昨日,合川区文管所专家对合川涞滩镇渠江边一处摩崖石刻造像给予高度评价。(蹴鞠cùjū) 合川惊现神秘石刻造像 合川区涞滩镇是一座千年古镇,这幅石刻的画幅中有七个比丘,正中间两个比丘抬头仰望头顶一个圆形球体状的东西,其余比丘则呈争抢状。...
本报讯一些散落在田野的石刻今后将搬离原址集中起来进行保护,以防止石刻被盗。这是记者从昨天上午召开的“区县文物安全与文化执法工作交流检查考评小结暨经验交流会”上获悉的。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文物保护力量有限,部分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石刻文物面临被盗的危险。通过集中保护,一方面能防止石刻被盗,同时也能对石刻进行严格的防风化保护措施。但是,如果石刻周围有相关的古迹,将不会对...
受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的邀请,意大利文物保护专家会同中国文物保护专家日前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等进行了勘察,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据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意大利文物保护专家法森纳及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一行五人,对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进行了现场勘察,对该龛造像及大足石刻的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思路和建设性意见。该次考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和意大利政府间的大足石刻文物保护...
近日,麟游县博物馆在慈善寺石窟院内进行绿化改造时,发现了一块刻有“慈善寺”三字的石刻匾额。据县博物馆负责同志介绍,这块石制匾额可能刻于唐代,“慈善寺”三字匾额为首次发现,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 慈善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并对过...
“五一”黄金周结束之后,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针对大足石刻游客增加,宝顶山石刻景区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三点新的措施:一是拓宽景区面积,实行社区分离,解决单纯以大佛湾作为核心参观点的局限,以此疏散缓冲游客,同时还可更全面展示景区的形象;二是扩建核心景区部分参观路段,如大佛湾内正觉像至华严三圣一带的参观走廊,急需扩建,并设置部分护栏;三是目前个别旅行社导游文物保护意识...
继去年新发现三宝寺、圣公庙石刻后,重庆大足石刻近日又发现了十王殿石刻造像,显示出印度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结合的特点。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十王殿石刻造像是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干旱时期新发现文物调查小组”在上游水库发现的,时代为南宋时期。该十王殿造像位于中敖镇上游水库长源村库区,共5龛。其中第1号地藏与十王龛是摩崖造像龛,雕刻技艺娴熟,十分精美。第2号龛...
新华网重庆5月3日电(记者张琴)继去年新发现三宝寺、圣公庙石刻后,重庆大足石刻近日又发现了十王殿石刻造像,显示出印度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结合的特点。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十王殿石刻造像是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干旱时期新发现文物调查小组”在上游水库发现的,时代为南宋时期。该十王殿造像位于中敖镇上游水库长源村库区,共5龛。其中第1号地藏与十王龛是摩崖造像龛,雕...
近日,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干旱时期新发现文物调查小组”在上游水库发现南宋时期的十王殿石刻造像。这是继去年新发现三宝寺、圣公庙石刻之后,又一重要的发现。 该十王殿造像位于中敖镇上游水库长源村库区,共5龛。其中第1号地藏与十王龛,系摩崖造像龛,其雕刻技艺娴熟。第2号龛,有残像2身。第3、4、5号龛为空龛。十王造像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倍受研究者关注...
日前,温岭市大溪镇发现了明代墓前石刻。据当地百姓所言,石刻原为明代南京兵部尚书赵大佑父亲墓前所有,早年间因造抽水机埠被移填用,今被挖出。 赵大佑(1510——1569),嘉靖十四年进士,官终南京兵部尚书,为官清正,诗文温雅俊爽,有《燕石集》。赵大佑父赵相(1487——1569),舍仕而农,力田自给,以子大佑贵累封刑部尚书。 石刻已残损大半,仅留一石虎及龟形碑座较完整。其它如石人、石马等,残存...
江西省博物馆和省古建中心日前联合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智石刻进行实地勘测,并着手制定保护规划。 大智石刻位于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现存16处,散布在大智村旁约1公里长的古道、田垄一带的花岗岩石上,可考释文字6000余个,记载的是明朝正统八年至弘治六年官宦之家彭氏家族的历史。因此,大智石刻也被文史界称为“彭氏家谱”。彭氏家族时称“父子四进士”(...
西藏昌都地区边坝县拉孜乡达孜村近日发现一清朝时期石刻群,总数达140余件。 据文物专家介绍,文物调查部门通过对达孜遗址各房间的勘查发现,遗址的一房间内存有多件精美石刻。石刻为独立单件品,刻于岩石或卵石之上,展现了佛、菩萨、护法神等多种佛教图像。 经清点,共有140余件,其中最大石刻高为85厘米,宽64厘米,规模较小的石刻较多,直径约为25厘米。石刻具有显著彩绘痕迹,细节刻画深刻,形态栩栩如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