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第三号墓室后壁的浮雕 记者昨日从大足县了解到,大足石刻最大景区——宝顶山石刻景区附近发现一古墓群,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立即对该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经调查,这是首次在宝顶山区域发现的明代纪年墓葬。 记者现场看到,11个墓室连成一排,均由石板拼砌扣合而成。墓顶都是常见的券顶和平顶式样,室内雕刻较少,仅后壁浅浮雕有一定的图案。据博物馆专家现场勘察推测,该墓群由两大家族所建。 “此处墓群第...
四川汶川5月12日地震,相距200多公里的重庆大足县震感强烈,县相关部门随即对北山、宝顶的石刻进行了全面细致检查。检查发现,大足石刻在此次地震中未受影响。为确保景区安全,大足县随即安排专人对石刻景区进行24小时值班;加强重点区域的定期监测、监控;景区内设立专门的紧急疏散场地,以保证游客及景区人员的安全。 资料:重庆大足石刻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
近日,辽宁省长城资源调查六队在绥中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根据绥中县文化局提供的线索,在永安堡乡大风口水库北岸的自然岩石上发现了一处大型摩崖石刻。 石刻位于当地人称之为“将军石”底部的自然岩石上,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石刻通高2.70米,宽0.90米,楷书阴刻“万古擎天”一行四个大字,每个字的规格为70厘米×62厘米;上款署“...
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国保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列为2008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在天柱山管委会、天柱山旅游总公司的帮助下,潜山县文物局多方筹措资金,聘请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了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下拨保护经费60万元。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网上招标、现场议标,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加固技术研究中心中标...
在焦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焦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市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马村区演马街道办事处耿村调查时,发现一块有确切纪年的元代“延祐元年(1314年)”供床石刻。这是自2007年10月开始全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新发现的又一件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元代石刻。 焦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市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先后对马村区演马办事处所辖...
茅草梗石刻造像 昨日,记者从重庆市考古所获悉,考古所近日在位于大足县的重庆市玉滩水库工程库区勘探时,发现文物点49处,其中古墓葬42处、古遗址3处、石刻造像4处,时代延续从东汉至明清时期。专家表示,在发现的4处石刻造像中,茅草梗与双河口两处宋代摩崖造像雕刻技术精湛、保存较好,丰富了大足石刻的造像内容和题材,更为研究大足石刻的工艺及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材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并建...
中文名称:大足石刻 英文名称:The Dazu Rock Carvings 编号:200-023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于1999年12月1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
重庆三峡库区丰都县的大佛面石刻造像近日从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运回丰都古民居博物馆。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大佛面石刻造像位于丰都县名山镇仁爱村的长江北岸巨大的摩崖峭壁上,海拔高136米。佛面为浅浮雕,雕造于明代天顺年间,造像高2.4米、宽2米、重16吨。因位于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淹没线以下,大佛面石刻造像被切割保护,并运至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保存。近来,为了重现丰都古代八景,作为八景之一的大佛...
以色列考古刚发现的证实圣经记载的第一圣殿时期的石刻章 以色列一支考古队日前在耶路撒冷老城城墙考古中发现一枚《圣经》中记载的2500年前第一圣殿时期的石刻印章。 这枚石刻章上刻有提迈赫的名字。据《圣经》旧约尼希米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的提迈赫家族是第一圣殿的仆人,巴比伦人公元前586年毁灭圣殿后,把犹太人驱赶到巴比伦,后来他们又返回耶路撒冷。 考古队长马扎尔说,他们在耶路撒冷老城的丹门附近挖掘出...
大字清晰可见,小字已经模糊 于都县小溪乡桃枝村香台山悬崖上留下了北宋书法家王鸿题刻的篆体书法,然而,这些被文物部门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石刻正面临着自然风化。 石刻文物自然风化 12日,记者到达小溪乡桃枝村,在桃枝村支书丁盐生的带领下,沿着田园小道步行约5公里后,来到了香台山。丁盐生指着远处的悬崖告诉记者,悬崖上有好多石刻,以前能清晰看见石刻的全部内容,因为受到自...
元代小型石板墓 百年宗族墓地“现身”文登 墓室石刻为宋以后罕见 集中出土填补国内考古空白 本报威海12月19日讯 19日,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威海市文化局、文管办等单位邀请专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今年4月以来在文登崮头集墓地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的考古成果,专家组鉴定后认为这是今年全国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 崮头集墓地遗址位于米 山水库西岸的界石镇崮头...
日前,南城县在城郊凤凰山新发现了两处尘封多年的摩崖石刻。据专家初步考证,它们距今约有500余年历史,是典型的明代摩崖石刻。此次发现对研究古建昌府在南城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处石刻均位于凤凰山山腰,阴刻,欧体书写,字体雍容饱满、气度非凡。近距离观看,能够清晰地看出“朝阳鸣凤”、“凤岗”等字样。据《南城其志》记载:明益王朱佑槟受封建昌(古南...
因数量居帝王陵之冠获授“基尼斯之最”,凤阳明皇陵石刻酝酿申遗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六百多年前,安徽凤阳县的一个放牛娃演绎了一段千古传奇。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农民开国皇帝后,朱元璋没有忘记他的家乡,他以皇帝和孝子的双重身份,在凤阳县营建祭拜父母的皇陵神道。 六百多年后,这处壮观的历史文化遗迹,再次为他的家乡带来荣耀:凤阳明皇陵帝陵神道上的31对...
只能辨别出部分的字眼 横刻着醒目的三个大字“旌双节” 圣旨大家都不陌生,可是你见过刻在石碑上的圣旨么?昨日,汕头一位热心的市民向本报报料称,在他们村子的村口就“藏”着一块颁布于道光六年、刻在石碑上的圣旨。然而,由于常年的日晒雨淋,这块石刻圣旨上的字迹已经逐渐模糊。现在这一状况已引起村里人的重视,他们为弄清圣旨的内容和保护好这块罕见的圣旨而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