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0日,庆元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百山祖乡黄皮村普查时发现一处嘉庆年间摩崖石刻。石刻位于黄皮村新坟林山山腰路内侧一突出巨岩上,石块北面被打磨出约一平方米正方形面积,阴刻行书:“岭峻山高步云梯直上星环宿聚登月窟以遥观”,落款为“月山题并书”,字体工整苍劲。普查队员还发现,在该石刻上方约2米处有一较小岩壁被打磨出圆形,中刻“明月”...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方案,日前经过专家组论证后基本确定。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该局日前在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岩土体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方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小环境监测与评估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 据介绍,这三个方案涉及的内容包括千手观音彩绘与贴金材料、工艺及病...
南京将对南朝石刻实施保护工程,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对栖霞区、江宁区两地的南朝陵墓石刻进行提升、加顶保护。 南朝陵墓石刻是南京之宝,但如今的南朝石刻不少都已伤痕累累。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近50年来石刻遭受的毁损比过去1500多年都要严重,尤其是近10年来,酸雨等因素对南朝石刻的伤害,甚于过去200年的侵蚀。 南京市文物局有关人士介绍,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玉滩水库工程区发现了一批汉代至清代遗址及宋代清代石刻造像。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玉滩水库工程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此次考古调查面积近8平方公里,发现地面和地下文物点49处,其中地下文物45处,包括古墓葬42处、遗址3处,时代从汉代延续至清代。地面文物4处,均为石刻造像,其中2处为宋代,2处为清代。 考古专家指出,此次考古调查发现文物点数量众多,保存较好。唐宋至元时期,由...
近日,在南城东凤凰山顶的一面石壁上,新发现两处并排在一起的文字石刻,其中一块落款“兖王国开府记”,具体年代尚待考古专家的考证。 两处石刻位于东凤凰山西坡悬崖边面北的石壁上,离山顶约四、五米距离,石壁上端突出似屋檐。落款为“兖王国开府记”的石刻,宽和高分别约40厘米和50厘米,全文楷体竖书共六行,共46字,正文内容经初步辨认,为“□岁次癸...
日前,内丘扁鹊庙一帧石制影壁背面发现一幅石刻山水图,经初步判断为明万历时期的石刻山水图。 该幅石刻山水图虽无年款,但制作风格及其表现方法与技巧带有明显明末清初遗风,文物专家初步判断是明万历时期作品。应为衙署之物,置放在公共场所作礼宾之用。 据悉,中国石刻文化遗存中,优秀山水画镌刻作品十分罕见。该石刻山水画分近景、中景和远景三组,全幅所绘人物10个,故事安排巧妙、构思跌宕,虽是刀锤之作,但造型准...
记者从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获悉,晋中市昔阳县文物普查工作队近日在昔阳县境内发现一处北齐摩崖石刻。 据介绍,北齐摩崖石刻位于昔阳县赵壁乡东丰稔村东石门山的一处山崖壁上。石刻题记为大齐皇建元季八月八日,开凿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面积约10平方米,壁上现存摩崖龛4个,石刻题记一方。 石龛均为方形,大的高48厘米、宽50厘米,小的高38厘米、宽40厘米。造像有一佛、一佛二弟子、力士、护法兽等,...
南京明孝陵门前有一神道,两侧分别列有石象等石刻。昨天上午,沉睡地下多年的泰州一匹石马出土,加之先前已被挖出的石马、石狮,该地已有三件明代宝贝“重现天日”,此处地下还有石羊、石狮、石人等待挖掘,至此,泰州“神道”也逐渐浮出水面。 宝贝出土地在泰州新泰高新技术园建筑工地。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组织当地群众开挖。“...
为展示徐州近现代书法艺术,弘扬徐州传统文化,经过近两个月的建设,8月17日,徐州市第一座反映徐州自清乾隆时期以来,近300年历史的徐州地方石刻碑廊建成完工。 这座碑廊共收藏了自1711年至1949年的各种石刻、石碑100余块,内容涉及徐州历史、民俗、文化、艺术等方面,行、草、隶、篆各种字体皆有,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同时,徐州地方石刻碑廊于18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据悉,新建成的徐州地方石刻...
2008年8月1日,重庆市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工作施工现场,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所和北京大学的20余名文物保护专家正在用精密仪器对“千手观音”进行病害分析和现状调查。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核心文物——千手观音,其造像雕刻造于南宋,八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使它产生了渗水、风化以及金箔脱层剥落等病害。尤其是金箔风化脱落造成的破烂状态,已严重威胁到石刻造像的完整形态。文物...
“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以来,第一次看到保存得这么完好的古墓葬,在宜宾市也是十分罕见的”,8月5日下午,江安县文物普查队来到仁和乡,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处清代古墓葬群。 这些墓葬群地处仁和乡会龙村大漂水岩半山腰,四周竹林、树林十分茂密,人迹罕至;由于隐藏在深山密林,古墓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个墓葬群由7个古墓组成,是当地土著居民范氏家族墓,均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墓葬。...
在我国的奴隶社会,北方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已见著录有铭文的铜器多达九千余件。反之,石刻除“石鼓文”外一件也没有。所谓“坛山刻石”孔子所写的“吉日癸已”四个小篆,显然是秦汉以后人所伪托,因为孔子根本不会写小篆。认为是鬼方的“红崖刻石”,现在也已经判明是爨文,而“石鼓文”为秦文公的猎碣...
“烈孝崖”位于丽水联城镇官桥村西南侧西林崖约5公里处,石刻所在的西林崖,在海拔200米的深山,周边山林茂密、岩石峻峭、山涧飞流、潭水清澈,风光秀丽,有如世外桃园。 该摩崖石刻在当地只闻其名,不见其影,普查队带着好奇的探险精神,由当地老向导带领,跋山涉水,在没有具体位置,只有大概方位的困难下,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难攀登,在垂直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终于探寻到隐没在灌木丛中的R...
近日,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广昌县考古学会会长姚澄清发表一篇关于广昌县赤水镇古源村万灵山摩崖石刻“天书”的研究论文,展示了他对摩崖石刻——“天书”初步考辨的独家之说。7月31日,他告诉记者,这些似字非字、似画非画、介于岩画和陶文之间的神秘“岩符”初步认定是远古时期人神沟通、感恩谢神、求神保佑的原始意象记忆,即是文字发明前的早期记事...
这是清代农民购买灌溉用水的石刻水契。近日,奉新县文物普查队在柳溪乡店下村发现一处清代石刻水契。石刻水契的发现,填补了宜春市历史文物类别的空白,也为研究民间契约历史提供了佐证材料和文物资料。邹海斌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