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仁怀市文管部门在九仓镇谢厂坡发现一处精美的古墓石刻。 古墓建于民国初年,布局得当,环境优美。坐东北、向西南,沙石建造,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石刻由石柱、条石扣砌而成。近百年的风雨剥蚀中,石刻稍有风化。
近日,江西奉新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柳溪乡店下村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清代石刻水契。石刻水契分两次刻上,内容为:“当官永买,同治丁卯年立,业户刘为仁买上正坡水,管□□。立契所管存照。”“光绪已卯年,业户□□仁买,买本坡水□分照契管。”这是当时乡民买灌溉用水时的契约。石刻水契的发现,填补了宜春市历史文物类别的一个空白,也为研究民间契约历史提供了佐证材料和文物资...
日前,新疆克尔碱发现远古时期石刻水系图。据记者现场查看,该图绘制了三十八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构成一个完整水系图。据专家考证,该水系图完成于公元三世纪,为世界首次发现。 克尔碱水系图位于托克逊县克尔碱镇东南五公里处,水系图刻绘在距离地面约十余米高,面积为六乘七的一块巨石上。它以阴刻手法,绘出近三十八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并且利用石头的自然坡度,立体地、逼真地显现了当地当时自然水系的分布情...
“海判南天”的刻写者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清朝钦差大臣苗曹汤”到底是不是三位钦差的合姓?“海判南天”是清朝《皇舆全览图》测量活动的结果,还是中国文人另一处抒写人生感怀的载体? 天涯海角景区“海判南天”石刻。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矗立的摩崖石刻“海判南天...
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泸县宋墓石刻日前再次爆出消息:主持国家文化部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项目的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春新教授日前发表论文宣称,在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中国火兵器实物形象的记载将提前20...
近日,在万源石窝乡古社坪村苏家岩现身一块摩崖石刻,据称是中国最早记载种茶的石刻,距今已有900年历史。 石窝乡地处平昌、通江、万源三县结合部,距万源城区100公里。据同行的石窝乡党委书记余尧介绍说,这个石刻距地面2.75米,题记并诗长2.36米,宽0.84米,刻于公元1109年。当地村民称大家知道石刻已有些时间了,但不知为何物,最近文物普查才得以被外界知道。 记者仔细查看,文字大意是宋代府尹王...
日前,柏乡县文保所负责人史云征在内丘扁鹊庙“偶遇”一帧石制影壁,因其高雅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史云征誉其“孤篇横绝,不失独唱”。 据史云征介绍,该石制影壁造型仿木结构,歇山制顶,飞檐斗拱,瓦脊之间透露出精巧别致与古朴。所发现的石刻山水图就在石壁背面。在内丘县文物所贾成惠先生的协助下,清去污物,覆纸捶拓,画面纹饰也依次显露出来,原来是一幅山水图景画卷。...
另有金代泰和壬戌年石壁墨书题记和元代至元三年的石刻题记,以及3座明代八卦石屋被发现 今日从省文物部门传来消息,芮城县文物局邀请有关专家对该县大王镇百梯山进行考察时,发现了祭祀台和相关文物,为进一步研究佛道文化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资料。 芮城县大王镇是我国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百梯山正位于此地,该山主山脉海拔高达1998米,翠柏荫峰好似一条巨龙横卧在群山之间。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
近日,枣庄文管办在配合省考古队对滕州市柴胡店镇小南辛村汉墓群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在该村东寨山顶部发现了一处精美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从石刻造像的内容和雕刻技法上考证,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认为是唐代石刻。图为摩崖石刻群的局部图面。
6月3日,记者从焦作市文物普查工作队获悉,该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过程中,在马村区耿村发现的元代延祐元年(1314年)石刻供床(即供奉香火使用的刻有文字的石质案几)是一件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 耿村延祐元年石刻供床长1.78米、宽0.58米、厚0.27米,距今694年,在不足0.2平方米的范围内两端刻有文字,四周刻卷云纹,中间刻牡丹花卉及一条飞龙图案。龙身呈变形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