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毛公鼎(西周) 通高53.8厘米 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时(828——782B.C.)的一件重器,因器为毛公所作而得名。 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周王册命 毛公鼎腹内,铸有...
战国,高41.3厘米 口径75.4厘米。敞口,折沿,口沿较窄,颈微敛,鼓腹,腹下部略内收,平底。颈、腹部设对称的两对耳:一对为兽耳衔环,一对作伏虎状,形态生动传神,富于装饰性。自颈至腹共饰三道蟠螭纹带。青铜鑑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战国时最为盛行,为大型水器,可用来盛水,存冰、沐浴。蟠螭纹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较常见,打破了商以来青铜纹饰轴对称布局的传统格式,建立了独特的风格,是青铜器纹饰发展过程...
嵌红铜蛙兽纹盘,通高12.6cm,宽41.7cm,重3.38kg. 圆形,圈足,双附耳。盘口下饰蟠螭纹二周,足饰三角夔纹一周及云纹一周,双耳饰动物纹。盘内底正中饰一“六星”纹,周围饰四蛙,外有八兽形纹,均以红铜镶嵌。
通高21cm,宽15.7cm,重2.28kg 此鼎为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 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字口填漆。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 作为仿古彝器,此鼎融三代礼器的造型、纹饰于一体,把方鼎的四足移到圆鼎上,同时...
通高48.1cm,面径64.3cm,足径52.4cm 此鼓形体高瘦,鼓面宽大,边沿向外伸出,鼓身轻薄,为上大下小的筒形,胸、腰、足无分界标志。有扁耳二对,耳格成叉形,自然形成三角形孔耳。此鼓当属西盟型铜鼓。 鼓身遍饰花纹。鼓面,以三弦或双弦分晕,共22晕,1晕饰太阳纹12芒,间心形加线纹,以同心圆纹为主纹,2-5、17-20晕饰栉纹夹同心圆纹带,6、10、16晕饰填线雷纹,7、8、13...
直径4.4cm,重0.03kg 阳隧镜,凹面,凸背,蛙形钮,环钮饰四双身蟠螭。阳隧素缘。
铜鼓是一种民族历史文物,它系中国古代南方和西南民族象征财富和权力的重器。一具铜鼓的基本形制有鼓面和鼓身。鼓面是受击部份,鼓身是共鸣腔,由上而下分成胸、腰、足三段,胸腰之间多铸有悬挂用之耳。当前中外学界对铜鼓的研究着重其起源、类型、分布、年代、族属、纹饰、用途、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等。近年来中国大陆学者以一千四百多面的铜鼓为基础,并据前提重点,作了全面对比研究后,暂将中国古代南方铜鼓分为八型:万家坝型...
此藏品高41.5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13.6厘米。仿青铜觚的瓷质花瓶,元、明、清时用它插花或陈设,所以称为“花觚”。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绘制纹饰。花觚上部以五彩绘人物故事,辅以青花山石,腰至胫部亦用五彩绘折枝石榴花及其果实,红花绿叶间以青花点染,色彩浓艳而不失清雅。 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战国前期,通高52cm,口径14×12cm,腹径37cm. 器直口,粗颈,鼓腹,器形硕大,有平盖,环形钮,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壶身正面有一系环,另在肩部两侧及腹部靠下处铸有对称的两对系环。由于此器庞大,若盛满酒再加上自重必难移动,故设计了系环用以穿绳,以便于搬运携带。 此壶颈部采用浅浮雕手法铸出一周突起的象纹,象纹简洁而抽象,通过庞大的身躯、长卷的鼻子表现出大象的...
铜鎏金佛坐像,高23.8cm. 佛像半圆形肉髻,螺发间和髻顶镶有宝珠,髻顶宝珠已残。佛双眉之间有白毫一丝,长眉细目,鼻梁高直,嘴角内收,面含微笑,身著袒右式袈裟,袈裟一角绕左肩垂下,衣纹细密贴体,质感轻薄。佛胸肌饱满厚实,右腕佩手镯,双手结弥陀上品上生印,右足压于左股上,呈吉祥半跏坐姿。 此像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大理国盛明二年”款大日如来鎏金铜佛像的面貌、体形与服饰相比,其造型风格完全...
中国铜镜史源远流长,它那精湛的艺术,变幻的纹饰,丰富的铭文姹紫嫣红,成为我国青铜器中的一枝奇葩,享誉中外,流芳百世。自明代出现玻璃镜以后,逐渐衰落,至清代铜镜已寿终正寝,退出民间的照容功能。自后可能受收藏古镜风的影响,偶有极为少数的仿古镜出现。也有少量民间之作,工艺简陋,镜小轻薄,为翻砂模铸黄铜镜,纹饰以八卦纹、十二生肖等辟邪吉祥图纹。极少数的文人雅士请铜匠刻制无钮黄铜镜,上有古镜纹及吉祥诗,作赏...
1959年从湖南宁乡老粮仓师古寨同时出土了五件商代青铜大铙。其中象纹铜铙是最精美的一件,现藏于湖南博物馆,也是湖南出土青铜大铙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整件大铙气势恢弘,通高70厘米,重67.25千克。虽然它看似厚实笨重,制作却精细讲究。乍看上去,正面的主体构图是线条粗圆如蛇体的兽面纹,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组成兽面纹的粗线条上还饰有云纹,鼻梁处作牛首状,眼部也不是纯粹意义的眼,而是在此装饰凸起的蛇状纹。边...
国画《墨梅图》,是元末著名画家暨诗人王冕的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墨梅图》大铜章,谋篇布局巧妙合理,铜雕墨梅(局部)。枝枝精神饱满,珠润鲜活。充分体现了王冕“繁梅”的繁茂烂漫和清贞激越的特色。 艺术大铜章(见图)直径60毫米,限铸900枚。为“国宝系列”之一。
中外历史上的马文化丰富浩瀚,以马为题材的历史文物不胜枚举。在形形色色的马文物中,贵州东汉铜车马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生动完美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受到文博界、史学界和艺术界的关注。 东汉铜车马(如图),距今已两千多年,于1975年在贵州兴义东汉墓出土,现珍藏于贵州博物馆。原物为一车一马,青铜铸造,总长1.12米,通高0.88米。马由头、耳、颈、躯、尾、四肢等11段分铸组合,用17个销拴固...
3月2日,2018年第一期文博文化驿站如期而至,“玉镜银勾”铜镜古泉传拓体验活动元宵佳节在瑞安博物馆举行。 作为青铜器的一种类别,青铜镜自成体系,它的正面用于照容,背面则凝聚着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其纹饰包罗万象,有瑞兽、缠枝花卉、盘龙、人物故事、回形几何、各式铭文等,丰富细致的纹饰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货币自商品流通之日起,就存在生活中,其中以铜钱最具代表性,其形制、铭文经过数千年发展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