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印章是取信于人的重要证明。印章分为书画家本人所用印章和收藏家所钤收藏印章两种。书画家本人在作品上钤印,是随着名款的被普遍使用而渐渐普及起来的。书画家在完成作品后,除了签名外还要加钤印章,以表示是自己所作。这种情况大约始于五代的李煜时。米芾《画史》记述:“‘锦锋白莲居士’,又称‘钟锋隐者’,皆重光画自题号,意是钟山隐居耳。每自画,必自题曰‘钟隐’,上著‘内殿图书之印’及押用‘内合同集贤院’黑印,有此...
书画鉴定专家郭振民谈到,书画的鉴定是一门关于“比较学”和“经验学”的学问。至于鉴定书画的经验,古今往来,专家、学者、权威都有论著,经验、体会也非常丰富。但是,对于一个书画收藏初入门的朋友而言,到底从何处入手?是个难题。他把多年来的实践体会总结成一句话:看画如断案,要注重主证与旁证的采集,采取“主证法”、“旁证法”来鉴别书画的真伪。 司法部门在判案时主要掌握主证和旁证。主证者,主要之证据,也...
无论是到拍卖会上举拍,还是到书画市场买书画,藏家都会遇上书画辨别真伪的问题。尤其是当今造假仿造技术不断改进,一些所谓高仿品亦能蒙骗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于普通藏家,甚至是对收藏与艺术品深有兴趣的入门者,害怕买到假字画是普遍心态。假字画给藏家带来严重损失,也极大地干扰并伤害艺术市场。 艺术品的鉴别有很多种方式,既有专家学者鉴定,也有艺术家本人与后人的甄辨。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一些科学仪器也...
二、书画鉴定的全过程 鉴别旧字画,并没有什么神秘,首先看字画本身的笔墨、风格、韵味、落款字体及其格式、印章篆刻的特点、印油的色泽等等。其次是各方面的辅证材料,诸如质地(纸、绢、绫)、题跋、收藏印的真伪以及装潢形制等等。下面我们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来说明书画鉴定的整个过程。 元代柯九思《清秘柯墨竹》轴这幅画是柯九思为倪瓒画的,“清秘阁”是倪瓒的斋号。该画款云:“至元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
三、误定篇章名和图名 书法中偶有将原来未经书者自己注明的文章篇名误定别称的比较少见。但题错图名的还不少,大都是在人物故事画上。这类问题虽无关真伪、是非的鉴定,但对记录、标名不便,因此也必须给予辨明。 (一)误定篇章名 书法家有时抄录前人的文章,可以不注明篇章名,因为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借这文字来表现自己的书法而已。下举两件黄庭坚的书卷,可作印证。 (1)书《懒残和尚歌》...
4.交互代画 清代宫廷中的供奉们的作品,可以随便互相题上一人之名以应付差使。画好后先贴在宫殿的墙壁上,等谁去要时,谁再题上名了却差事,都学张宗苍一派的方琮、袁瑛、王炳等人山水画,有的竟交叉题款,很难分辨出到底是谁画的。 目前我们对于那些有代笔书画的作者,每家有哪几个氏笔人,还无法了解得非常清楚,除了徐邦达先生《宋徽宗赵佶亲笔与代笔画的考辨》和《古画辨伪识真(三)——董其昌、王时敏、...
(三)仿 从一般的情况来看,仿作是没有搞本或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只因更为自然活泼,”也容易欺人。其中也有有原作而作伪者略取大意,不予照临,也可叫仿。著名的仿本不多,现介绍几种如下; 《江村消夏录》卷二著录的黄庭坚书《梵志诗》卷,行书仍黄体而...
1.幅子的格式 (1)卷和横披 中国古代的一切图籍,原本都是可以卷舒的,如前汉天文图、兵家图等实用图画,都是织物为底子而可以卷舒的卷子,便于用来阅读。即使竹简、木简,也是横穿纬带连成卷册,舒展开来观看的。以后书法、绘画作品的装卷,即是竹简、木简书卷形制的演绎。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有用绢、帛、布艺、粗麻纸等上浆装背之说,这是装卷的开始。所谓“卷”是指裱成横长的式样,置于案头或桌上可以...
三、纸、绢、绫 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在纸绢上的,有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所以认识纸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相当的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垦先生对纸作过一些研究外,还没有第二个人对古代纸绢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古代纸绢如何断代的问题,更未有过专门的著述。如果有晋唐时代的纸绢流传下来,我们就是看见了,恐怕也未必能判断它的年代,相反,古代纸绢一经古...
、款题、题跋与标签 (——)款题 款题是指本人在画上所书的名款、题记,书法上的款题则连在全篇的本文上。要知道某件书画是谁人所作,最可靠的就是依据本人的款题。有了这个款题,就等于认定了此人作品的面貌,并通过它再去认识此人的一些其它作品。有关本人的款题,具体地谈下列二点。 1.款题的沿革 书法上开始署款的时间比绘画上署款早得多,王右军的字帖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因大都是书信...
三、画中建筑物和服饰用品辨识 绘画中有画着建筑物和种种器物用品的,如为一时写实之作,那么从那些东西上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来,以此识别年代很有帮助。下面略举一些实例说明之。 (一)建筑物方面 传世隋人展子虔画《游春图》卷中绘有寺院一所,据对古建筑掌握有较多材料的人考订,认为画中屋角“鸱吻”上插有丁字形附加物“剑把”(古名抢铁),这种形制现在只在四川大足北山出土的可能是晚唐...
(五)清 朝 清代初期的书法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有所变化,但不很显著。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对清代影响很大,整个清代有许多人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如沈筌、张照、陈希祖及近代吴永等人都是专写董的书体的。当然,还有很多人学习这种书体,不再一一举例了。 王铎的书法功力很深,揩、行、草都很成熟,很有气魄,自成风格,尤擅长临王羲之的草书帖。博山的书法技能全面,楷、行、篆、隶、草样样都能写。他...
(二)五代和两宋 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书画,总的看来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从而形成了新的时代风格。 以书法来说,字体以行书、草书为多,篆书、隶书较少。格式方面一部分与晋唐时期一样,首尾都写上作者的名字,另一部分不同于晋唐,而有了新的变化。 那时私人间的交往信礼与对官场的公文书札在格式上是有区别的:未做官或未在任上的人写的私人信札,名上下款都写,姓一般的人都不写...
一、书法 我国文字起源于何时,虽难确定,但根据考古材料的证明,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它是古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现在河南安阳城北五里的小屯村。这个地方曾是殷商时代的故都。最初发现的时候,由于洹水堤岸坏了,冲出了许多甲骨,抛弃在地面上。又有人在耕地时也发现了这种东西。可是当时人们不认识它,多不注意。后来有人称它为龙骨,用为药物。到...
古书画鉴定这门学问,很多人都需要懂得。首先是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因为历代书画作品,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最富,并且还将把出土和传世文物尽可能地收藏起来,保护起来,以服务社会。如果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懂书画鉴定,遇到古字画,其真伪、优劣不辨,随它遼瞭乱玉,鱼目混珠,一来使至宝变为废纸,殊觉可惜;二来不能为书画爱好者和美术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方便,三来光藏而不知鉴别,犹瞽之辨色,聋之听音,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