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郄旦旦在修复文物。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大家认识了以往“守在深宫”的文物修复师,他们那弥足珍贵的匠人情怀回味隽永。今年65岁的郄旦旦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退休文物修复技师,郄旦旦做了一辈子文物修复工作。在过去的40年里,他修复着穿越了千百年的文物,不知不觉地用人生丈量着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目前,已经退休的他又一头钻进黄骅市博物馆,与那些穿越了时空的坛坛罐罐等...
18日至1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湖北省文物局、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旅游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出土木漆器科技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召开。 来自国内、日本、韩国等50余家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130余人济济一堂,交流、探讨木漆器、丝绸等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樊再轩正在修复天梯山石窟胁侍菩萨塑像 莫高窟的492个洞窟,有些门扉紧闭,隔离了外界好奇的张望。 洞窟里绘制的佛国世界正在逐渐消隐:神色安详的人物面孔发黑变色;双手托捧的奇珍异宝翘起鳞片;飘然下垂的柔软丝绦凸起了一个个小圆点…… 200多个需要抢救修复的“重病”洞窟,只能闭门谢客。 一代代敦煌人正在与“病魔”开展长年累月的斗争,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修复技术研究室主任樊再轩带着...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摘自十九大报告 采访对象:杨文宗 职务: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 54岁的杨文宗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已32年,他说希望用毕生的精力做好文物保护修复...
修复导则30条,您身边的工具书! 一书在手,如师相随! 内容简介 《导则》包括《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阐释》和中国书画文物修复操作案例三个部分的内容。 1.《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共30条,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书画修复完整工作体系,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书画修复所需的管理要求和基本工作程序。 2.《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阐释》采用了...
记者29日从南京博物院获悉,由该院编撰的《中国书画文物修复导则》正式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书画文物修复的指导原则、实施规范及应用实例的完整技术体系,为书画“续命”提供了标准。 据了解,书画文物修复是一门极强调专业性、技术性和经验性的学问,特别是对不同质地、材料、年代、技术门派书画作品进行的修复。一幅书画从“确诊”到“出院”,至少经过数十道程序,短则一两个月,长则数年。 开设于1960年的...
10月26日,第十五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福州,“问诊”中国文物修复事业。 据了解,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文物修复工作”。与会人员就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总结与发展,文物修复保护的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及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经验,文物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20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集体采访中表示,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国家文物局和沿线多个国家开展了15个境外联合考古项目,援助5个沿线国家修复文物,援助资金达上亿元。 “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别国文化,加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交流与合作。比如,我们在柬埔寨、尼泊尔、缅甸等开展震后文物援助,同时国家文物局每年组织上百场国际间展览合作与交流。通过对...
闯入文物修复领域的年轻人——石碑拼接起来的生活 经过除锈、补缺等一系列工艺,一面唐铜镜在千年之后再次焕发光彩。文物修复师的面容在盈盈的镜面上清晰可鉴,就像千年之前它曾照耀过大唐的红妆一样美丽。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国内热播走红,内行人点评着工艺的得当与否,外行人惊诧于修复师的高超技艺。文物修复师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闯进公众视野。 小詹...
吴书瑞出身工匠世家,现任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彩画工作室主任。他从事油饰彩画工作30余年,参与了国内外众多的文物保护工程和仿古建筑营造工程的油饰彩画工作。2016年,吴书瑞领衔的古建筑彩画工作室技师团队被北京市大兴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大兴区吴书瑞首席技师工作室”。 吴书瑞参与了国内外众多的文物保护工程和仿古建筑营造工程的油饰彩画工作,故宫博物院的乾隆花园,天坛的长廊和双环亭,...
浙江在线10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艳琼 黄兆轶 通讯员 陈祥磊 陈海平)10月4日,温州泰顺筱村镇和三魁镇特别热闹,挂横幅、放鞭炮、舞龙舞狮……当地传来喜讯:3座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廊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灾后修复完工,昔日风采再现。 泰顺是著名的“中国廊桥之乡”,境内有古廊桥33座,其中15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中秋,泰顺3座廊桥在台风中被洪水冲垮,不少人深感痛惜。社会各界热...
新疆首个以文物修复成果为主题的“艺成天工,指尖旋舞”展自7月18日开展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近50万人,国庆期间客流量大幅增加,将于本月底结束的展览计划延长展期至年底。 自治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万洁介绍,新疆降水少且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为文物保存提供了先天优势。近年来,新疆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80余项,修复文物多达3000余件。而此次修复成果展汇集了新疆近8年来修复保护的精品文物共1...
近日,腾讯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推出“长城保护计划”,这是詹长法今年1月就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后的第6个有关文物保护的项目。在公益日活动期间,他动员了更多公众参与到一系列长城保护活动中。 去年12月,詹长法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职位上退休,但他做了半辈子的文物保护工作并没有就此停止。在身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的同时,他还在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和工程分卷...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历时3年多,对赵州桥30件栏板实施的抢救保护修复工程日前完工,这是这座千年古桥完成的首次文物修复。 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的洨河上。它始建于隋朝,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单孔圆弧敞肩石拱桥,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桥梁之祖”。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赵州桥为“国际土木工程...
9月3日上午,由山东省博物馆、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临沂市文物局、临沂市博物馆承办的“艺成天工――临沂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在市博物馆开幕。此次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选取了临沂市博物馆近年来合作修复完成的100余件青铜器、漆木器等精品文物集中展示,综合运用器物修复前后对比、现场展演、互动体验等手段,揭秘文物保护修复技艺,让观众全方位了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展览将持续到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