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该船以我国沿海与西沙海域为主要工作海域,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及小型的展览宣传等工作。
古朴依旧 传统里荡漾“海丝”文化 老馆翻新,会不会就此失去厚重的历史味道?这是许多市民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来到现场发现,古船馆曾经斑驳脱落的外墙,如今已焕然一新,但古朴的风味有增无减。 与重装前的风格相似,新的展陈空间外观仍是传统建筑样式,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的元素十分醒目,外墙还装饰有大量色彩鲜艳的古建彩绘,洋溢着浓浓的传统中国氛围。 走进馆内,入口处迎面的照墙为波...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有着全国唯一的海事博物馆——泉州海交馆。为进一步打响“海丝”文化牌,今年4月,位于开元寺内、由泉州海交馆管理的泉州宋代古船馆启动修缮,并将于本周完成最后的装修,转入布展环节,预计9月底向期待已久的市民免费开放。 正在修缮的泉州宋代古船馆,位于开元寺东侧靠近台魁巷处,陈列的是1974年于后渚港发现的泉州宋代古船。2011年10月,在开门迎客30多年后,因墙壁和电...
蟳埔海域“出水”一根长17.85米的古船桅杆,经《渔民捞到千年古船桅杆 市民买下捐博物馆》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记者昨日获悉,为了进一步研究桅杆树种、沉船年代等,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邀请中国水下考古木质文物保护国家级专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国清,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科技保护部主任费利华,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吴幼雄等专家,现场对桅杆进行研究。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泉州市博物馆传...
泉州市博物馆邀请各方专家研究桅杆的保护方案 蟳埔海域“出水”一根长17.85米的古船桅杆,经《渔民捞到千年古船桅杆 市民买下捐博物馆》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记者昨日获悉,为了进一步研究桅杆树种、沉船年代等,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邀请中国水下考古木质文物保护国家级专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国清,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科技保护部主任费利华,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吴幼雄等专家,现场对桅杆进行...
桅杆被从水中吊起 桅杆上的铁环已生锈腐朽 “哇,海底"龙王"真有宝贝啊,这根木头就像是定海神针。”8月13日13时许,一根古木被从晋江溜石塔公园运至泉州江滨公园码头时,围观的人们兴奋不已。两年前,渔民在泉州埔海发现这根长达17.85米的古木,此后一直被搁浅,直到四个月前,一位神秘商人以1万元买下它,打算捐赠给泉州市博物馆。据初步推测,该木头为古船桅杆,至少有上千年历...
8月6日,“中国考古01”建造完工交船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这是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的正式交付,也标志着我国结束了没有水下考古专业船的历史。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加大了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投入,考古工作船的立项与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与财政部、文...
一次偶然的发现,沉睡数百年的“洛阳一号”古沉船重见天日。这艘洛河滩上发现的清代古船,是洛阳市首次在运河故道发现保存较好的沉船。8月2日,经过周密的计划,洛阳市文物部门将这艘古沉船整体“打包”,搬迁至回洛仓。 2日早晨7时许,偃师首阳山镇洛义井村附近的洛河滩边就热闹起来,“打包”完毕的“洛阳一号”古沉船即将整体搬迁。 2013年9月的一天,因中州渠放水,古沉船被“冲刷”露出地面,一位...
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据了解,我国对“水下”的关注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但中国已经开展了...
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据了解,我国对“水下”的关注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但中国已经...
中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今天从南京启航驶往青岛基地。这艘考古船本月从制造地重庆出发,南京是它停泊补给的第一站。船长56米,宽10.8米,造价6000万元,最大航速12节(约合22公里/小时),能抵抗8级海浪。据悉,首个考古项目将在南海展开。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据国家文物局透露,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我国对“水下”的关注也有二三...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专门机构和相关专业。但在工作中一直没有专用船舶,基本以租用渔船为主,使...
1月24日,“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在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举行下水仪式 记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据透露,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
图为考古发现的清代木船 近日,在广东广州“千年古道遗址”所在的北京路南段,发现了一处清代古船遗址。目前考古人员已清理出3艘清代木船。这是广州城区首次考古发现古船。 该遗址在北京路南段,原南关电影院对面,距离珠江边的天字码头不远。记者看到,这本是一处建筑工地,但里面很安静,也少有人进出,铁架大门上用一层厚厚的塑料布遮盖。距离大门不到10米的位置有一个长方形土坑,深度为5~10米,坑内物体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